【留澳指南】不靠父母不貸款,能在悉尼哪裡買房?
想要在悉尼購房卻不依賴「父母銀行」?根據最新分析,即便是高收入家庭,也需要搬離悉尼CBD平均43公里,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這項由CoreLogic和Canstar聯合發布的研究表明,年收入各為125,021澳元的雙高收入夫婦,購房的目光需投向Central Coast、Penrith、Liverpool和Campbelltown等地區。
如果願意接受公寓而非獨立屋的妥協,購房者可以選擇更接近CBD的地區,比如Edgecliff、Parramatta和Sutherland。
數據背後的故事
模型假設這對夫婦的預算為155.375萬澳元,同時參考了澳大利亞統計局(ABS)的平均周收入數據,將低收入(75,013澳元)、中等收入(100,017澳元)家庭的購房能力與各郊區房價中位數進行對比。
CoreLogic澳大利亞研究負責人Eliza Owen指出,即便是雙高收入夫婦,在依靠自身收入和20%的首付的情況下,仍有很多悉尼地區他們無力購房。
她進一步補充:「大悉尼地區只有約54%的獨立屋市場對雙高收入夫婦來說是負擔得起的。像Vaucluse這樣的地區價格高企可以理解,但當看到Hills District、North-West甚至Inner West地區也同樣難以負擔時,問題顯得更加嚴重。」
單身與中等收入家庭的購房困境
對於高收入單身人士來說,購房選擇更加有限。數據顯示,預算約為70.125萬澳元的單身者若想購買公寓,只能選擇Central Coast或Mount Druitt、St Marys、Penrith、Fairfield West和Liverpool等地區。至於獨立屋市場,僅有San Remo這一選項。
對於一方低收入(75,013澳元)、另一方中等收入(100,017澳元)的家庭,其預算為102.375萬澳元。他們可以在Central Coast、Strathfield、Homebush和Roselands等地區購買公寓,或選擇Penrith、Jamisontown、Liverpool和Campbelltown的獨立屋。
社會分化加劇
人口學家Simon Kuestenmacher對此趨勢表示擔憂。他認為,購房能力的差異正在導致家庭間的顯著分化。
「社會凝聚力正面臨挑戰。過去,收入分佈像鍾形曲線,而現在更像U形。低收入家庭被迫居住在城市邊緣,不僅通勤時間更長,和家人共度的時間也大大減少。」
Canstar數據洞察總監Sally Tindall指出,購房壓力迫使許多人重新定義「澳大利亞夢」。
「擁有一塊草坪曾經是理所當然的願望,但現在對許多首次購房者來說,這已經不是必需品。他們需要在需求、期望和預算之間做出權衡,重新調整期望以進入房市。」
為了買房,改變生活方式
一些購房者願意為實現「住房夢」做出巨大犧牲。MortgageWorks董事Anthony Roddy表示,沒有「現金贈與」的客戶往往更有動力。
「約20%到30%的客戶沒有依賴『父母銀行』,但他們更願意做出讓步,比如購買一居室公寓,計劃三到五年後升級到更大的住房。」
他還提到,越來越多的客戶選擇在Meadowbank、Rhodes或Parramatta等次中心地區購房,將市區通勤從每日變為周末活動。
「這些地區距新興的CBD只有五公里,人們的生活方式正在發生轉變,以前五天通勤市區的習慣逐漸被拋棄。」
公寓成為首選
Finance Craft抵押貸款經紀人Shane Howley表示,公寓正在逐漸成為首次購房者唯一的可負擔選擇。
「如今,人們不得不選擇公寓而非獨立屋,尤其是那些希望住在生活方式便利或工作地點附近的購房者。」
LJ Hooker Terrigal的總監Matthew Farrugia提到,他的客戶中已經有不少首次購房者搬遷到Central Coast。
「在這裏,房價更便宜,而且你能買到更大更好的房子。約150萬澳元,就能買到帶泳池的四居或五居室。」根據Domain數據,Terrigal的獨立屋中位價在截至9月的一年中上漲了7.1%,達到了150萬澳元。
Farrugia還指出,與悉尼高昂的租金相比,Central Coast的按揭貸款顯得更具吸引力。
「雖然不多見,但也確實有首次購房者願意花150萬澳元買房。特別是當他們看到悉尼租金每周高達1200澳元時,很容易發現按揭貸款其實並不比租金高。」
*以上內容系網友勇闖袋鼠國自行轉載自指南針移民留學,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