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官方強調!尤其是華人,只有中國人這麼干;華人社區眾說紛紜

2024年12月02日 17:24

在澳大利亞這個以高生活質量和嚴格食品安全聞名的國家,自來水是否需要燒開或過濾再飲用,成為一個令人意外的討論熱點。

尤其是在以華人為主的多元文化社區中,這一問題引發了許多爭議。雖然澳大利亞水務局一再強調,自來水達到健康飲用標準,但許多華人仍然堅持燒水或過濾后飲用的傳統習慣。

小鎮居民投訴「可樂色」自來水

在討論澳大利亞自來水質量問題時,小鎮Lithgow的居民近日發起了一場關於自來水污染的請願活動,再次將自來水問題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

當地居民紛紛抱怨家中的自來水顏色「像可樂」,不僅無法飲用,還對日常生活造成了嚴重困擾。

(圖片來源:Yahoo News)

居民投訴:浴缸水「像可樂」,日常生活受困擾。

Lithgow位於新州中部高地地區,最近居民發現家中的自來水出現了嚴重的質量問題,顏色從渾濁的白色到深黑色不等。

(圖片來源:Yahoo News)

一位居民在社交媒體上寫道:「今天早上,我給孩子們放浴缸水,但看到水質后只能讓他們跳過洗澡。」另一位媽媽Michelle Potts描述她為嬰兒準備的洗澡水時說:「水的顏色像可樂,真是令人作嘔。」

這種水質問題不僅影響居民飲用水的使用,還波及到其他日常活動。

(圖片來源:Yahoo News)

一位養寵物的居民表示,自來水已經把狗的食盆都染色了。更有居民反映,洗衣機里的水嚴重污染了衣物,即使是白色衣物也無法清洗乾淨。

市政回應:非健康威脅,問題源於沉積物

針對居民的強烈反應,Lithgow市議會表示,目前的水質問題並不構成健康威脅。市議會解釋稱,水的顏色異常是由於鐵和錳沉積物的混合所致,並非細菌或有害化學物質造成的。

Lithgow市長Ray Thompson在聲明中表示,最近一段時間的極端天氣和基礎設施老化是問題的主要原因。他提到,多個區域的供水管道發生了破裂,包括Pillans Road和Wrights Road,還提到Wentworth Street區域的供水服務中斷問題。

市議會正在修復受損管道,並努力清除因風暴損害而累積的沉積物。

儘管市議會強調自來水不構成健康威脅,但許多居民對這一回應並不滿意。他們表示,儘管水中沒有檢測出有害物質,但污濁的水質讓人難以接受,也讓生活質量大打折扣。

自來水直飲:科學保證與官方承諾

澳大利亞的自來水系統在質量上位居世界先進水平之列。根據水務局和水務局的聲明,自來水經過多重凈化流程,符合甚至超過澳大利亞飲用水標準,完全可以直接飲用。

悉尼水務局發言人林茂菊表示:「澳洲的自來水質量可以媲美許多瓶裝水,這表明直接飲用是安全的,不需要額外處理。」

(圖片來源:SBS News)

墨爾本水務局供水主管David Norman也向媒體確認,墨爾本的自來水無需燒開,可以安全直接飲用。

他進一步解釋,自來水管網的設計能夠防止污染物進入,即使偶有管道破裂,污染風險也極低。

此外,水務局提到,澳洲飲用水中廣泛添加了氟化物,有助於預防齲齒並改善牙齒健康。

燒開水不會破壞氟化物的效果,因此無論是從健康角度還是便捷性來看,直接飲用自來水都完全可行。

的飲水習慣:傳統與適應並存

儘管官方的聲明一再保證水質安全,但許多居民對自來水的「異味」和潛在污染表示擔憂。

部分華人指出,澳洲的自來水礦物質含量較高,水質較「硬」,這可能會導致脫髮或影響皮膚健康。

因此,他們更傾向於過濾或燒開后飲用。

SBS普通話的調查顯示,在講普通話的受訪者中,有55%的人表示會將水煮沸后飲用,而講粵語的受訪者中這一比例為47%。

這些數據創下歷史新高,反映出傳統習慣對飲水方式的深遠影響。

(圖片來源:The Guardian)

最近關於自來水中潛在異物和致癌物的曝光,使得許多人對直接飲用自來水的安全性產生更大疑慮。

「從小到大的習慣」:燒水喝更安心

不少華人認為,燒水喝不僅是健康的保障,更是一種文化習慣。

悉尼留學生Jessie Wang表示:「在,基本上所有家庭都會燒水后再喝。從小養成的習慣讓我潛意識裡覺得,水必須燒開才能喝。」

墨爾本的新移民楊先生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燒開水可以殺菌,讓我更安心。雖然澳洲的水質不錯,但總覺得過濾或燒開才保險。」

「入鄉隨俗」:逐漸接受直飲

與此同時,也有不少華人選擇適應澳洲的直飲水習慣。居住在墨爾本多年的Jack Lin表示,最初他也習慣燒水喝,但隨著時間推移,他逐漸改為直接飲用自來水。

(圖片來源:SBS News)

「剛來的時候覺得不燒水不習慣,但後來發現直飲方便得多,尤其是外出時,幾乎沒人提供熱水。」

類似的適應者還有Faye Chen,她已經完全接受了直飲水的方式。「除了泡茶需要燒水外,我現在一般都是直接飲用自來水。孩子們在這裏出生長大,他們從小就習慣了喝自來水。」

(圖片來源:SBS News)

在關於澳洲自來水是否需要燒開、過濾或可以直接飲用的討論中,不少網友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以下是一些網友的精彩評論:一些網友表示,澳洲自來水可以直接飲用,他們對水質表示認可,甚至認為家裡的自來水比外面餐館的水更好喝。

「直接喝,還活著。」

(圖片來源:小紅書)

「我直接喝,而且我覺得家裡的自來水比外面餐館的好喝。」

(圖片來源:小紅書)

「我住維州,一開始是燒水喝的,後來近8年都是直接喝自來水。」

(圖片來源:小紅書)

也有不少華人網友提到,他們依然延續燒水或過濾后飲用的習慣,這與從小養成的飲水文化有關,或者因為覺得燒水喝更加安心。

「搬來之後一直都是買水來喝。」

(圖片來源:小紅書)

「買桶裝水或者自來水燒開了喝,『澳洲水質好可放心直接飲用』只存在於澳吹的嘴裏。」

(圖片來源:小紅書)

部分網友對澳洲自來水的口感、水質和健康影響表示擔憂。他們提到的主要問題包括異味、硬水和脫髮等問題。

「澳洲都直接喝水龍頭的水,不好喝。」

(圖片來源:小紅書)

昆州水質太硬了,熱水壺得每周用醋洗,不然就是水垢。」

(圖片來源:小紅書)

「我家買spring water喝。就算在墨爾本,籠頭水可以直接喝,也挽救不了我日漸稀疏的頭髮,肉眼可見的禿頂。」

(圖片來源:小紅書)

「我瘋狂脫髮。」

(圖片來源:小紅書)

「我去昆州直飲了一次,覺得這個水怎麼這麼咸。在堪培拉都是直飲的。」

(圖片來源:小紅書)

這些網友的評論更多是對水質信任不足的情緒化表達,也間接說明了信息傳播過程中,水務局與公眾間存在信任差距。

水質爭議:信任差距與實際問題

雖然官方保證自來水安全可靠,但近年來的水質問題和消費者的擔憂仍然引發了廣泛討論。

氯氣味:感官與心理的挑戰

部分居民提到,澳洲自來水中常見的「異味」是他們難以接受的原因之一。對此,悉尼水務局解釋稱,這種味道來自凈化過程中加入的氯氣,目的是確保水中無害菌。

雖然氯氣對人體無害,但對味覺敏感的人來說,這種味道可能不太友好。

悉尼居民Sarah Wei分享了她的應對方式:「我會把水冷藏幾個小時再喝,這樣氯氣的味道幾乎消失了,喝起來和過濾水差不多。」

PFAS醜聞:公眾信任的危機

近年來,自來水質量醜聞的曝光進一步加劇了公眾的擔憂。例如,悉尼的Medlow大壩供水被檢測出含有致癌物質PFAS。

(圖片來源:ABC)

儘管水務局強調問題水源並未直接進入居民管道,但這一事件對居民信任造成了不小的衝擊。

教授Ian Wright指出,PFAS是長期使用的工業化學物質,具有較高的耐熱性和難降解性,普通的燒水或過濾方法難以去除。

這一問題使得許多人對直接飲用自來水產生顧慮。

文化與科學的交匯:飲水方式的未來選擇

面對科學數據與文化習慣的衝突,不同的社區和個人在選擇飲水方式時有著多樣化的考量。

科學的力量:加強科普宣傳

專家建議,進一步加強對居民的科普教育,尤其是在多元文化背景的社區中。通過透明的信息傳遞,讓更多居民了解自來水的凈化過程和安全性,可以幫助減少誤解和不信任。

文化的延續:尊重多樣化選擇

與此同時,政府和水務機構也需要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飲水習慣。例如,提供更多的熱水設施或推廣更便捷的過濾裝置,可以讓人們在心理上感到更安全。

直飲、過濾還是燒開?沒有標準答案

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飲用自來水,都沒有絕對的對錯。對一些人而言,直飲是一種便利和信任;而對另一些人來說,過濾或燒開更多出於文化習慣和心理上的安全感。

結語

澳洲的自來水飲用方式不僅是科學與文化的交匯點,也是信任與習慣的碰撞。水務局提供的安全保證無疑為直飲提供了堅實基礎,但公眾的選擇仍受到文化背景、個人習慣以及對水質問題的認知影響。無論選擇哪種方式,最重要的是確保飲用水的安全性,並在科學與文化的融合中找到適合自己的平衡點。在多元文化背景的澳大利亞,這種包容與理解才是社會和諧的基礎。

*以上內容系網友AUS貝小主自行轉載自澳洲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