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暴擊!在這輪世界大通脹中,澳洲已淪為 「最大輸家」…
最大輸家
今年,英國、美國等許多國家都贏來了大選。
而執政的政府,均遭遇了慘敗。
分析原因不難發現,過去幾年間的大通脹可謂是最大的?「執政詛咒」。
那麼對於也很快要大選的澳洲來說,阿爾巴尼斯政府可能躲得過嗎?
如果用數據講話,只能說是 「很不樂觀」!
尤其是本周,澳洲統計局最新公布了一組讓澳洲,以及澳洲人,且尤其是澳洲政府感到羞愧的數據。
澳洲今年第三季度GDP環比增幅僅為0.3%,不及預期的0.4%。
年化增幅也僅為0.8%,大幅不及預期的1.1%。
這不僅意味著澳洲正在除經歷上世紀90年代的經濟衰退,以及疫情初期之外最嚴重的經濟低迷,
而且如果從人均GDP的角度看,更是已經連續第7個季度出現下滑。
並且,上述數據還存在很大的 「水分」。
因為在第三季度,聯邦政府的支出創紀錄地達到了名義GDP的12.3%。
換句話說,如果不是政府的無腦撒錢,澳洲將逃不過經濟衰退的命運。
難怪澳媒已經說出了那個你不願意承認也無法否認的事實,
澳大利亞,
在這輪世界大通脹中,其實已經淪為了那個 「最大輸家」。
生活成本危機
自2019年12月以來,澳洲消費者價格指數(CPI)上漲了18.1%,但工資僅增長了14.5%。
這意味著扣除通脹因素后,實際工資水平比疫情前下降了約4.5%,相當於購買力倒退到2011年的水平。
而這一問題在2021年底通脹飆升后尤為嚴重。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7月發布的年度《就業展望》:澳洲的實際小時工資下降幅度在發達國家中僅優於瑞典、捷克、義大利、紐西蘭和芬蘭。
可支配收入表現更差
如果從實際可支配收入來看,澳洲的表現更加糟糕。
這一指標綜合了通脹、稅收和房貸支出后的家庭收入情況。
數據顯示:澳洲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疫情前下降了2%,而OECD國家平均上漲了7.7%。
相比之下,在美國和英國等生活成本壓力相對較小的國家,執政黨都未能避免被選民 「下架」。
工資增長滯后
儘管澳洲的通脹水平在全球範圍內並不算高,但工資增長卻相對疲軟。
今年3月,澳洲的名義工資增速在OECD國家中位列倒數四分之一,即使其就業市場是全球最強勁的之一。
OECD認為:集體薪資協商的普遍性可能是澳洲工資增長滯后的原因之一。
澳洲約61%的員工適用集體薪資協商協議,
這一比例幾乎是OECD平均水平的兩倍,也是英語國家中最高的。
多年的薪資協議往往導致工資調整滯後於經濟周期。
現金流危機
除了工資問題,高企的利率也對澳洲家庭收入造成重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估算:約85%的澳洲房貸為浮動利率,這使澳洲借貸者對利率變化尤為敏感。
因此儘管澳洲央行加息幅度低於其他國家,
但澳洲借貸者面臨的平均房貸利率漲幅卻是發達國家中最大的之一。
此外,稅級爬升效應也加劇了家庭的財務壓力。
澳洲是21個未將稅級與通脹或工資增長挂鉤的OECD國家之一。
當工資增加時,個人的平均所得稅率也隨之上升。
儘管今年的第三階段減稅政策有所緩解,但民調顯示選民對工黨這一政策並不買賬。
移民問題的爭議
移民問題在近期選舉中也成為選民關心的焦點,而工黨政府的表現再度陷入困境。
去年,澳洲的凈海外移民人數創下紀錄,引發了社區對基礎設施和住房壓力的強烈不滿。
根據OECD數據:2023年全球近一半的打工度假簽證持有者集中在澳洲。
儘管澳洲僅佔OECD人口的1.9%,卻吸引了全球15%的臨時勞工移民。
去年,澳洲凈移民人數達到創紀錄的54萬1452人。
AFR在今年11月的調查顯示:目前16%的受訪者將移民問題列為首要關注點,而9月這一比例僅為5%。
雖然工黨承諾在本財年將凈移民人數削減至26萬人,但專家認為這一目標難以實現。
選民的選擇
當生活水平下降時,執政的政府往往難以倖免。
阿爾巴尼斯政府可能寄希望于澳洲能擺脫這一全球趨勢,
但面對選民的不滿情緒,其前景自然堪憂。
隨著大選臨近,選民或許更傾向於用選票表達對現狀的不滿,而非選擇等待未來的改善。
今天,小微也做一個讀者調查?,這一年,你覺得自己的生活是更好還是更差了?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