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澳洲機場被拒回國!免簽失敗,機票直接作廢

2024年12月11日 15:19

近年來,中國和之間的人員往來持續增長,特別是涉及探親、經商和旅遊的群體。為進一步優化簽證政策,中國自2024年7月1日起對公民試行15天免簽政策,並從2024年11月30日起將免簽停留時間延長至30天。該政策極大便利了華人的需求,但實際執行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部分旅客甚至被拒絕登機,導致行程受阻。

免簽政策帶來便利,延長停留期限滿足更多需求

自2024年7月1日,中國宣布對澳大利亞公民試行部分免簽政策后,這一舉措迅速吸引了廣大旅客的關注。

根據該政策,持普通澳大利亞護照的旅客無需申請簽證,即可以經商、旅遊、探親或過境為目的入境中國,並在中國停留不超過15天。

在此背景下,中國於2024年11月30日正式將免簽停留期限延長至30天,為旅客提供了更多的靈活性和時間安排。這一政策調整被認為是對華人旅客回國需求的進一步回應,為中澳之間的人員往來注入了更多的便利。

政策延長后的首批受益者中,不少人計劃利用這30天安排更充分的旅程。

例如,一些旅客表示,他們可以用這段時間探訪更多親友,或完成此前因時間限制而未能實現的旅行計劃。對於經商人士來說,延長的停留期限也為他們提供了更大的便利,特別是在需要拜訪多個合作夥伴、處理複雜事務時,時間不再是限制因素。

與此同時,對於那些需要經常往返中澳兩國的人士,如跨國家庭的成員、新移民以及留學生家長等,這一政策也極大地簡化了旅行過程。他們不再需要為短暫的探訪額外申請簽證,也可以在短期內多次往返,減少了時間和經濟成本。

其實,在11月30日免簽停留時間延長至30天之前,不少華人已經摸索出了一些能夠「延長」免簽停留期限的實用技巧。

例如,通過前往香港、澳門或其他第三國進行短暫中轉后,再次返回中國,就能重新計算免簽停留的15天期限。

(圖片來源:小紅書賬號 Karen蓓)

這一方法在實踐中得到了廣泛驗證,網上分享的成功案例也不在少數。一些旅客表示,只需購買中轉地的交通票據並按計劃入境,即可順利延長停留時間,從而在免簽政策的框架內實現更靈活的旅程安排。

(圖片來源:小紅書)然而,政策的推出也伴隨著一些問題。例如,不少旅客在政策實施初期反饋,航空公司未能及時接收到政策更新,導致旅客在辦理登機手續時遇到不必要的阻礙。

華人旅客被拒絕登機,引發廣泛討論

儘管免簽政策為旅客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實際執行中也暴露出了一些問題,尤其是在機場辦理登機手續時的爭議成為近期討論的焦點。

一位旅客分享了他的經歷:他的朋友購買了一個月的往返機票,計劃以15天免簽政策入境中國,然後通過中轉香港的方式再次返回廣州,以實現更長時間的停留。然而,當這位朋友在機場辦理登機手續時,航空公司工作人員以「未能提供簽證」為由拒絕了他的登機申請,導致整段行程被迫取消,機票也隨之作廢。無奈之下,該旅客只能重新規劃行程,這次經歷不僅耽誤了時間,也造成了不小的經濟損失。

(圖片來源:小紅書賬號 雅思)

這一事件迅速引發了社交媒體上的廣泛討論。許多網友認為,該旅客的遭遇是由於航空公司對免簽政策理解不足,未能準確掌握政策細節所致。

「你登機,執機的是航空的工作人員,不是邊境執法人員,不用和他們糾纏的,必須讓你登機。但是如果被出入境的人員攔下,就只能服從了!」

(圖片來源:小紅書)「航司能扣的,如果有任何問題海關會和航司搞的,航司要杜絕風險。」他還回憶了2020年2月的經歷,當時在機場看到幾個人被扣下護照,而他自己卻順利入境。這種「雙標」現象讓許多人感到無奈。

(圖片來源:小紅書)

與此同時,其他網友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一位網友表示,他的情況與上述旅客類似,同樣計劃通過中轉延長停留時間。然而,在辦理登機手續時,他僅口頭告知工作人員會前往香港或澳門,未能提供任何實質性的證明,卻順利獲得了登機許可。

「我11月23號墨爾本飛廣州,買的也是30天的機票,也沒有辦簽證,check-in 的時候櫃檯只問了一下,我說中間會去香港或澳門,然後就讓登機了。」

(圖片來源:小紅書)

這種截然不同的處理方式反映出航空公司在執行政策時的標準存在明顯差異,甚至可以說「管理混亂」。

面對這種情況,不少網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些人認為,與其依賴工作人員的「善意」,不如提前做好萬全準備。例如,在辦理登機手續前購買清晰的中轉機票,或出示明確的行程規劃,以避免因證據不足而被拒絕登機。

「直接買一張15日內出境機票就行了,甚至可以買可退的。這種智力就別玩免簽了,老老實實辦簽證就好了。」

(圖片來源:小紅書)

這些評論既反映了旅客對免簽政策的認可,也揭示了實際操作中存在的問題。面對複雜的情況,網友們給出了多種建議,既有保守策略,也有「冒險」分享,為其他旅客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參考。

目前,中國為提供多種簽證選擇,包括5年多次往返簽證,費用相對可接受。對於需要長時間停留或多次往返的人士來說,這是一個相對可靠的選項。

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政策與實際操作的鴻溝

航空公司對免簽政策的執行不一致,凸顯了政策從發布到落地過程中存在的信息傳遞問題。一方面,政策的出台時間較短,航空公司未能及時接收到培訓和更新,導致基層員工對政策理解存在偏差。

另一方面,旅客自身對政策的細節了解不足,例如未準備充分的中轉證明、未能提供完整的行程計劃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問題的複雜性。

此外,部分網友還提到,航空公司在實際操作中存在「服務態度問題」。個別員工在面對政策不明確的情況下,選擇以最保守的方式處理問題,即直接拒絕旅客登機,而不是主動尋求解決方案。這種「服務行業如大爺」的現象,進一步加劇了旅客的不滿。

通過分析可以看出,免簽政策雖然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但其執行中仍需要更多協調和優化。

備好官方政策截圖,應對突髮狀況更從容

儘管中國對澳洲免簽政策已經正式實施,但部分旅客在實際出行中仍可能遇到一些因為政策解讀不一致或執行偏差引發的問題。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提前做好準備顯得尤為重要。

保存官方政策截圖,化解信息不對稱問題

政策實施初期,不少航空公司因內部培訓和政策傳達的滯后性,可能未能完全了解最新的免簽政策。在這種情況下,準備一份權威信息的截圖至關重要。

(圖片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駐澳大利亞聯邦大使館)

例如,可以訪問中國駐澳大利亞大使館的官網,保存政策公告的截圖,確保內容清晰展示政策的適用範圍、免籤條件和執行時間。

旅客在辦理登機手續時,可以向航空公司工作人員主動出示這些資料,用權威信息打消工作人員的疑慮。

列印紙質版政策資料,防止臨場失誤

除了電子版截圖,建議旅客列印一份政策公告的紙質版。無論是突發手機沒電、網路信號不佳,還是工作人員對電子設備存疑,紙質版政策資料都能起到「備胎」的作用。

此外,攜帶政策公告的英文版本也是明智之舉,因為部分航空公司工作人員可能對中文政策公告存在語言障礙,英文版可以更高效地傳遞關鍵信息。

聯繫航空公司核實政策,提前確認無誤

除了攜帶政策截圖,旅客在出行前最好與所選航空公司進行聯繫,提前確認政策的落實情況。通過電話或電子郵件,與航空公司核實免簽政策是否已更新至其系統,以及是否需要額外提供中轉證明等文件。

這種主動溝通不僅可以減少機場突發問題的可能性,還能讓旅客對出行流程更加心中有數。

提前規劃行程,提供完整的旅行證明

即使免簽政策已經實施,部分航空公司可能仍會要求旅客提供詳細的旅行計劃以核實其行程安排。為避免不必要的麻煩,旅客可以準備好所有相關證明材料,包括往返機票行程單、中轉地機票、酒店預訂單等。

如果計劃通過香港或澳門中轉,提前購買中轉段的機票並隨身攜帶,也可以大幅降低被拒絕登機的風險。

熟悉相關應急聯絡渠道,及時尋求幫助

如果在辦理登機手續時仍然遇到阻礙,旅客可以聯繫大使館尋求幫助。領事館通常可以通過官方渠道與航空公司協調,確保免簽政策被正確執行。

此外,一些機場也提供旅客投訴服務窗口,旅客可以通過機場管理部門反饋問題,爭取解決方案。

入境辦理延期成為熱門話題

除了免簽入境政策,部分旅客發現了通過進入中國大陸后再申請簽證延期延長停留時間的實際操作方法。

例如,有網友分享了自己於7月初免簽入境中國后,通過申請居住登記和辦理延期簽證成功將停留時間延長至30天。

(圖片來源:小紅書賬號 Fion)

該網友表示,流程相對簡單,只需在入境后前往派出所辦理暫住證登記,隨後至出入境管理中心提交護照原件及相關材料即可。

整個過程約需7天,費用為160元人民幣。延期時長視具體需求而定。

(圖片來源:小紅書)

不過,隨著30天免簽政策的實施,這一方法是否仍然適用還有待考察。有需求的旅客可提前與出入境管理部門核實相關政策。

免簽政策下的挑戰與展望

儘管免簽政策的推出極大方便了澳籍華人回國,但從實際操作來看,仍有以下幾方面的挑戰:

部分航空公司工作人員未能及時接受培訓,導致對政策的解讀存在差異,甚至拒絕登機。旅客未能提供中轉地的明確計劃或相關票據,成為被拒絕登機的主要原因。

針對上述問題,旅客應盡量做好以下準備:

提前查詢並保存政策公告、官方截圖等信息;

購買清晰的往返機票,提供完整的中轉行程證明;在政策允許範圍內,提前辦理簽證以確保順利出行。

結語

中國對澳洲免簽政策的實施標志著中員往來的又一里程碑,極大便利了華人群體的探親、經商和旅遊需求。雖然政策帶來了顯著的利好,但實際操作中仍需旅客和相關機構的充分準備與密切配合。面對潛在的不確定性,建議旅客在享受政策紅利的同時,保持謹慎態度,提前做好應對準備,以確保行程順利進行。未來,隨著政策進一步完善和執行標準的統一,相信旅客的回國體驗會更加「絲滑」。

*以上內容系網友澳洲一點通自行轉載自澳洲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