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歷史記錄!投資者瘋狂湧入日本股票買入超1萬億日元!格力宣布 實現了晶元自研和生產
01
格力宣布 實現了晶元自研和生產
據中國當地媒體報道,中國家電製造商格力電器經過六年努力,已成功研發並生產自有晶元。
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在接受新浪網採訪時表示,公司已具備晶元的研發,設計和製造能力,且未獲得中國政府的資金支持。
不過,她未具體說明格力目前能夠製造哪些類型的晶元。
2018年,格力成立了一家子公司,專註于空調晶元設計,並宣布計劃進軍更多智能家居產品領域。
當時,董明珠表示,格力每年在空調晶元採購上的花費高達40億元人民幣。
今年3月,董明珠宣布格力正在建設碳化硅(SiC)晶元工廠,預計6月開始投產。
近年來,小米,美的等中國智能手機和家電製造商也紛紛開發自有晶元,尋求供應鏈自主和增強抗風險能力。
02
歐洲央行高官:央行預計將進一步降息
歐洲央行的一些高級官員周一表示,如果通脹像預期的那樣穩定在2%的目標水平,歐洲央行預計將進一步降息。
隨著經濟疲弱和高通脹擔憂的消退,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和該行最具影響力的政策鷹派人物Isabel Schnabel鞏固了歐元區將進一步逐步降低借貸成本的市場押注。
拉加德在一次演講中表示:「如果即將到來的數據繼續證實我們的基線,那麼前進的方向是明確的,我們預計將進一步降低利率。」
歐元區通脹上月為2.3%,歐洲央行預計明年將穩定在2%的目標水平。
歐元區央行上周下調其基準利率,為今年第四次下調,並刪除了維持利率「足夠嚴格」的說法,為進一步降息打開了大門。
拉加德在周一發表講話后表示:「對於那些想知道上周這種措辭變化意味著什麼,以及我們在不久的將來會看到什麼的人來說,我希望情況更加清楚一些。」
Schnabel在周一晚些時候更加明確地表示,歐洲央行應該繼續以逐步的方式降息,直到利率達到中性水平。
Schnabel在巴黎的一次活動上表示:「價格穩定指日可待,考慮到我們仍然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逐步下調政策利率至中性水平是最合適的行動方針。」
雖然中性利率是一個定義模糊的概念,但Schnabel認為中性利率應該在2%到3%之間。拉加德曾說過,歐洲央行的研究認為中性利率應該在1.75%到2.5%之間。
這表明,在中性利率辯論升溫之前,3%的存款利率可能還會有幾次下調。
金融投資者預計,歐洲央行將在未來四次會議中的每一次降息25個基點,但目前擱置了押注更大幅度50個基點的降息,這與Schnabel呼籲的循序漸進一致。
Schnabel表示,歐洲央行不應試圖通過採取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來解決歐元區的結構性問題,如缺乏投資,並含蓄地批評了她的前任在過去10年試圖這麼做。
她說:「在2010年代……長期以來,高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立場無法使經濟擺脫低增長、低通脹的環境。」「結構性政策是政府的責任。」
03
加拿大郵政大罷工持續逾一個月後暫告結束
加拿大郵政工人工會發動的大罷工持續32天後暫告結束。加拿大勞資關係委員會已作出決定,命令加拿大郵政公司和工會代表的所有僱員從12月17日起恢復工作至明年5月22日。
經過兩天的聽證會,勞資關係委員會認定郵政公司與工會雙方陷入僵局,不太可能在今年底之前達成談判協議,遂於15日深夜裁決延長現有集體協議至明年5月22日,並恢復郵政系統正常運營。
在持續一年的勞資談判破裂后,代表逾5.5萬名郵政工人的加拿大郵政工人工會自11月15日起展開全國大罷工。因調解無果,加政府12月13日要求勞資關係委員會介入,以儘快恢復郵政系統正常運作。
加拿大郵政公司16日表示,歡迎員工重返崗位,但考慮到積壓的郵件和包裹,復工兩天內無法正常取件和送件。
同時,郵政公司提出的為員工加薪5%並追溯至集體協議到期次日的建議獲勞資關係委員會同意。
工會方面對勞資關係委員會的決定表示失望,同時仍質疑加政府介入的舉措是否合憲及適用。
此次勞資關係委員會的命令也意味著郵政公司和工會仍需在約半年時間內達成新的協議,否則大罷工有可能重演。
加聯邦勞工和耆老事務部長麥金農(Steven MacKinnon)表示,勞資關係委員會還將調查此次雙方對立的結構性問題,並在明年5月中旬發布報告,從而為後續的集體協議談判奠定基礎。
此次大罷工發生在「黑色星期五」購物季和聖誕假期臨近之際。加拿大獨立企業聯合會日前估算稱,此次大罷工令加拿大的小企業日均蒙受約1億加元損失。
04
創歷史記錄!激進投資者瘋狂湧向日本股票 今年迄今買入超1萬億日元
激進投資者對日本資產的迷戀已經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他們的影響力也是如此。
根據彙編數據,這些基金今年至少購買了價值1萬億日元(66億美元)的日本股票。根據對數據的分析,即使考慮到他們退出的交易,他們的凈買入額也可能超過5000億日元。
這使得它們成為該國股票的最大買家,僅次於進行股票回購的公司。
在包括Elliott Investment Management和Oasis Management Co.在內的外國基金以及Yoshiaki Murakami等日本特定投資者的帶領下,激進投資者已入股至少146家公司。他們成功地要求處置房地產、改變戰略和回購股票。相比之下,日本的銀行、保險公司、信託銀行和散戶投資者今年都是凈賣家。
施羅德投資管理公司日本股票主管Kazuhiro Toyoda表示:「他們在改變企業管理層的心態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從『不,我們沒有任何問題』轉變為『是的,有挑戰』。」他指出,激進投資者對公司股價的影響在他們自己的投資決策中起著重要作用。
彙編的投資數據僅包括激進投資者公開披露的股份,這意味著他們活動的實際規模幾乎肯定更高。
東京證券交易所的另一數據顯示,今年到目前為止,外國投資者總體上只購買了4000億日元的現金日本股票。日本機構投資者一直是凈賣家,因為他們解除了交叉持股,而個人投資者則保持了堅定的反向立場,逢高賣出。
全球最大的維權基金Elliott通過四項新投資顯著加強了在日本的業務,其中包括對軟銀集團的20億美元押注。相比之下,在2020年至2023年的四年期間,該公司只進行了三項投資。
總部位於中國香港的Oasis發起了創紀錄的12場新的公開活動,同時一批與Yoshiaki Murakami有聯繫的基金也很活躍。另一位本土激進投資者Strategic Capital Inc.也進行了五項新投資。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