瑟瑟發抖!澳洲超市常見的食用油,竟然能導致癌症風險飆升?
最近,一項研究結果公布,澳洲人瑟瑟發抖…
01 澳洲超市常見的食用油,
竟然能導致癌症風險飆升?
大家平時無論是炒菜、做飯,都離不開食用油。在澳洲超市,也是提供各種食用油,包括葵花籽油、菜籽油、芝麻油、花生油等。
然而,根據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大家每天都在吃的種子食用油可能會導致患結腸癌風險激增!
據報道稱,這項研究通過對80多位結腸癌患者腫瘤研究發現,患者的腫瘤含有高水平的生物活性脂質!
這種物質怎麼來的呢?
就種子油來說,它本就含有脂肪酸,包括飽和脂肪酸、單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多不飽和脂肪酸。
就比如Omega-6。
Omega-6(ω-6)是一種多不飽和脂肪酸,屬於人體必需脂肪酸的一種。必需脂肪酸是指人體無法自行合成,必須通過食物攝取的脂肪酸。
Omega-6脂肪酸在體內發揮著重要作用,包括幫助維持細胞的結構和功能,支持免疫系統,參与血液凝固等生理過程。
常見的富含ω-6脂肪酸的食物包括:植物油(如大豆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堅果和種子(如胡桃、亞麻籽、葵花籽等)、動物肉類(尤其是草食性動物)。
當我們食用植物油時,脂肪酸會被人體吸收分解成生物活性脂質。
而這項最新研究從人體結腸中發現了這些生物活性脂質,這說明身體已經代謝了這些脂肪酸,
但如果攝入過多,
可能會導致結腸發炎。
(示意圖)
而結腸發炎又會導致結腸的細胞不斷分裂和再生,這樣就更容易發生突變,可能會導致癌症。而即使是慢性炎症,也會削弱免疫系統清除不正常細胞的能力。
專家認為,這些脂質有兩種危險性,其中一種就是可能會促進炎症,促使癌細胞生長;另一種是阻止身體對抗腫瘤。
(示意圖)
因此,研究人員建議大家:少吃種子油,轉而多吃一些富含Omega-3(ω-3)脂肪酸的油,比如橄欖油和牛油果油。
Omega-3脂肪酸是一種對健康非常有益的多不飽和脂肪酸,特別對心臟健康、大腦功能和炎症控制有積極作用。
除了橄欖油和牛油果油,還可以通過魚類和海鮮、亞麻籽和奇亞籽、海藻和藻油等食物來攝入Omega-3脂肪酸。
02 種子油真的有那麼可怕嗎?
其實,關於是否應該停止食用種子油,一直都存在不少爭議。
美國主要的癌症和心臟病機構表示:沒有證據表明適量食用種子油會引髮結腸癌。
(示意圖)
美國心臟協會也持有相同意見,他們表示:「目前人們沒有理由避免食用種子油,反而有很多理由食用它們——因為種子油可以降低膽固醇,並減少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
英國倫敦著名大學威斯敏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Westminster)的講師Raysa El Zein提到:大多數西方人攝入的Omega-6比Omega-3多,有時這兩種物質的攝入量比例高達15:1,這種情況下可能會導致炎症發生。
「只要人們攝入足夠的Omega-3,攝入Omega-6就不會引發炎症。事實上,它們的聯合攝入會降低多種慢性疾病(如心臟病和糖尿病)的風險。」
(示意圖)
Raysa指出,社交媒體上有一些人聲稱種子油含有毒素,但大多數可能對人體有害的化合物,比如污染物和重金屬,會在精鍊的過程中去除,
最後留下的量很少,
不足以對人體造成危害,
「真正對人體可能產生危害的是,一些快餐店為了節省成本反覆使用這些油,可能會形成反式脂肪,這會增加『壞膽固醇』,並減少『好膽固醇』,這也是大多數健康安全法規禁止食品行業重複使用油的原因。」
(示意圖)
對於正確的攝入比例,Raysa建議:「一種健康的飲食理想的Omega-6與Omega-3的比例應為4:1,並且,Omega-6與Omega-3脂肪酸的不同比例也有助於減少某些慢性疾病的風險。
例如,5:1的比例對哮喘患者有益,2:1~3:1的比例已被證明能減少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的炎症。」
真是沒想到,日常生活中炒菜用的種子油也有這麼大的學問!
對此,媽媽們還有什麼想要補充的?歡迎評論區留言!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媽媽幫,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