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生活成本的持續攀升,澳大利亞主要超市Coles和Woolworths在2024年實施了一系列加強防盜的安保措施。
然而,這些舉措引發了消費者的強烈反應,許多人感到自己被視作「潛在的竊賊」。與此同時,數據表明,超市盜竊現象確實有所增加,這使得這些措施成為社會熱議的話題。
超市的安保升級
Coles試行防盜標籤與攝像頭
Coles在維多利亞州的10家門店試行在肉類商品上加裝防盜標籤,這一舉措被部分消費者批評為「令人沮喪」。有顧客表示:「這些措施讓人感覺自己是潛在罪犯,這種體驗令人不快。」此外,Coles還在部分門店安裝了多個頭頂攝像頭,也引發了爭議。一位顧客說道:「我理解需要攝像頭,但數量太多了,令人感到不安。」
Woolworths的智能門禁與員工隨身攝像頭
Woolworths增加了門店內的「智能門禁」數量。這些門禁安裝在自助結賬區域的出口處,如果懷疑顧客未付款,門禁會自動關閉並鎖住。此外,紐西蘭的Woolworths門店還讓員工佩戴隨身攝像頭,旨在應對衝突和防止顧客的不當行為。
Costco引入人臉識別
為了防止會員卡被共享,Costco實施了人臉識別系統,用於替代傳統的人工核驗會員卡的方式。這一高科技手段引發了部分消費者的不滿,認為其隱私可能受到威脅。
顧客:被當成小偷的感覺
許多消費者對這些措施表達了不滿。有人認為,這些安保措施讓原本簡單的購物過程變得不再愉快。一位顧客提到:「我沒有覺得自己被直接當成小偷,但購物已經從一件普通的家務變成了不愉快的經歷。」
另有消費者分享了他們的不快經歷。一位母親在購買紙尿褲時,員工在她尚未掃描商品前便搶先掃描,這讓她感到「像個罪犯」。她說道:「我明白生活成本高導致有人偷竊,但這樣的體驗真的很令人不舒服。」
盜竊問題是否嚴重?
根據Finder的一項調查,過去12個月中,7%的澳大利亞人在超市自助結賬時存在偷竊行為。Finder的消費者研究負責人Graham Cooke表示,許多家庭因生活成本壓力而面臨艱難選擇,甚至做出違法行為。他指出,最年輕的消費者群體受到的影響尤為嚴重。
安保措施是否必要?
安全風險與彈性公司Praesidium的創始人Scott Taylor認為,加強安保措施是必要的,但商家在溝通上存在不足。他表示:「商家往往沒有很好地向顧客解釋這些措施的目的,這容易導致誤解和抵觸情緒。」他還指出,小型高價商品如肉類和維生素是盜竊的重點目標,這也是為何這些商品會被優先試行防盜標籤的原因。
Taylor強調,這些措施不僅為了減少盜竊,還旨在保護超市員工的安全。數據顯示,過去一年內,有四分之三的超市員工遭遇了客戶的辱罵或攻擊,這使得安保措施顯得尤為重要。
超市的回應
Coles發言人表示,儘管絕大多數顧客都會守法購物,但仍有少部分人從事盜竊行為。為了應對這些問題,Coles已在多家門店安裝了智能門禁和購物車鎖技術,確保未付款商品無法帶出門店。
Woolworths發言人則表示,他們始終將顧客和員工的安全放在首位,並已為員工提供應對衝突和不當行為的培訓工具。
隨著生活成本壓力的加劇和盜竊現象的上升,超市在平衡安全需求與顧客體驗之間面臨著巨大挑戰。儘管安保措施的實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員工和商品,但如何與顧客更好地溝通,緩解消費者的不滿情緒,仍是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在未來,超市或許需要更多創新和靈活的策略,以在保障安全的同時不損害顧客的購物體驗。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澳洲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