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人,最後12年,依然很慘

2025年01月08日 15:36

去年12月發表在JAMA上的最新研究建議,應該考慮不僅僅是要活到多少歲。

從183個世衛成員國獲得的數據得出的結論是,健康生活的年數和最終活多少年的之間的差距在拉大。

是健康和實際壽命距離第二大的國家,目前是12.1年,僅次於的12.4年,然後是(11.8年)、英國(11.3年)和挪威(11.2年)。

(也可以理解為這些國家幫你續命的能力最強)

全球平均值在過去20年增加到了9.6年,比2000年增加13%。

此外,女性的健康壽命中位數比男性長2年半。

2000年至2019年,人類的預期壽命增長6.5年,得益於醫療條件的進步,體檢的意識增強,管理傳染性和非傳染性的疾病的效率,以及將一些絕症轉變為慢性病的能力的提高。

如今,75%的心血管疾病和40%的癌症是可以預防的。

但是,”無病痛的年數”的增加相對短一些,增加了5.4年。意味著儘管活得更久,但生命中更大的比例時間將伴隨著疾病和不便度過。

尤其是肌肉骨骼疾病、精神和吸毒障礙,以及神經系統疾病是最大的負擔因素。

此外,諸如高肥胖率和生活方式相關的疾病,意味著現代人不一定活得比父輩,祖輩更好。

聯合國在2020年發布的《十年健康老化》決議里,希望社會的關注點從長壽轉為健康的長壽。

此外,報道,如今南部各州的人們暴露在陽光下的時間大大減少,尤其在疫情之後,這對人們體內的維生素D水平產生了重大影響。

95%的維生素D攝入量低,對他們身心健康將有嚴重影響,比如骨骼健康。

低維生素D水平還與情緒低落、疲勞、關節和肌肉疼痛以及肌肉無力有關。

在維生素D攝入不足的人群中,年輕人尤其明顯,女性的不足率比男性更高。

肥胖或體力活動水平低的人,也更容易缺乏維生素D。

體檢中,維生素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