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砸了!澳大利亞,把自己逼入死胡同

2025年01月20日 12:18

,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LNG )出口國之一,現在需要面臨極度尷尬的問題:需要進口天然氣了。

據悉,從 2026 年 6 月開始,澳中液化天然氣船隻可能會停靠在南部的坎布拉港,試圖趕在南部各州冬季氣荒之前補上缺口!

事實上,過去十年來,關於東海岸天然氣供應短缺的警告不斷響起。

由於澳大利亞大部分天然氣都出口到了亞洲。

現在,最快從2026年開始,天然氣將面臨短缺!

對於這樣的局面,天然氣工業用戶和業內分析師都震驚了。

很難相信,在澳洲能源市場運營商(AEMO)和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ACCC)早已發出警告的情況下,事情竟然會走到這一步…

澳洲天然氣出口高達700 億

為什麼,澳大利亞這麼豐富的能源,到最後要淪落到依靠進口?

要知道,澳大利亞是全球第三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僅次於美國和卡達!

上一財年出口了將近 700 億澳元的天然氣。

而且,澳大利亞的探明天然氣儲量是年消費量的 40 多倍。

且還擁有大量尚未確定的天然氣資源!

在這麼富裕的情況下,有機構預測今年澳洲一些地區將面臨氣荒。

其實,早在 2015 年 2 月,也就是昆州首次出口 LNG 后不久,分析師們就發出了警告。

多年的市場調查和政策干預幾乎沒有解決根本問題。

儘管越來越多家庭在轉向使用電力,但天然氣供應下降的速度比需求下降得還快。

讓問題更加緊迫的是,埃克森美孚和伍德賽德共同開發的吉普斯蘭盆地項目正在加速衰退。

根據諮詢公司 EnergyQuest 的數據,其位於維州的朗福德天然氣廠(Longford gas plant)去年提供了東南地區 61% 的天然氣產量,但在過去兩年裡,其峰值日供應能力已經減少了三分之一,去年冬天降至每天 700 太焦耳。

與此同時,阿爾巴尼斯政府為調控東海岸國內天然氣價格出台的政策也減緩了新供應渠道的投資步伐,而投資者、貸款方和環保組織對天然氣的擔憂也日益加劇。

目前,澳洲天然氣短缺何時會到來仍不確定。

EnergyQuest 預測最早在 2026 年會出現,2028 年則幾乎板上釘釘。

到 2034 年,它預計 LNG 進口將需要滿足、首都領地(ACT)、維州、州和州超過一半的需求。

甚至,Squadron Energy 的首席執行官羅布·威爾斯(Rob Wheals)表示:「鑒於預測南部地區從今年冬天開始將面臨氣荒!除了進口天然氣,已經沒有其他選擇了。」

因為,進口總比讓澳大利亞的企業和家庭面臨天然氣短缺和隨之而來的價格飆升要好得多。

在剛剛勉強撐過 2024 年高峰需求季后,工業用戶首當其衝感受到壓力。

不過,澳洲聯邦氣候變化【相關閱讀: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24):環保主義(下)】與能源部長克里斯·鮑文(Chris Bowen)則表態稱,政府並不認為需要著急確保 LNG 最早明年就能進口。

他提到了 ACCC 最新的調查結果,稱澳洲東海岸的國內天然氣市場在 2025 年和 2026 年將會出現供應過剩。

鮑文的發言人說:「過去十年來,每年都有人向聯盟黨發出氣荒警告,而前聯盟黨政府能源部長安格斯·泰勒(Angus Taylor)推動的『以天然氣為核心』的疫情經濟復甦政策徹底失敗。現在,阿爾巴尼斯政府已經引入了足夠的新國內氣源,可以填補到 2028 年的供應缺口。」

不過,ACCC 也同時指出,南部各州可能從今年冬天起就會出現氣荒風險。

而大多數天然氣行業人士認為,進口 LNG 已經不可避免,即使不是 2026 年,那也會在不久之後開始。

上個月,聯邦和各州的能源部長已要求相關部門官員研究擴大 AEMO 許可權的方案,以正式應對預計從 2028 年開始出現的供應缺口,措施包括儲存和進口天然氣等。

許多人將原因歸咎於政策和天然氣行業的失誤。

比如,州三大巨型 LNG 出口項目的開發,在沒有足夠煤層氣儲量支撐的情況下,卻簽下了長達 20 年、價格高昂的亞洲公用事業銷售合同。

而當這些項目還處於規劃階段時,政府曾審查是否應該將部分昆州的天然氣保留在國內市場。

但最終得出的結論是:沒必要。

澳洲天然氣價格將飆升!

不過,澳大利亞也並非孤例。

根據牛津能源研究所的研究發現,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阿根廷、埃及、阿曼、阿聯酋、緬甸,甚至英國,這些過去或現在的天然氣出口國,都曾進口過 LNG 或管道天然氣。

許多人認為,LNG 很可能來自澳洲本土其他地區,比如:、昆州或達爾文的主要 LNG 出口中心,而不是海外。

澳大利亞最大的 LNG 出口商 Woodside 已與 Viva 的提案終端簽訂了初步協議。

不過,將 LNG 沿著澳大利亞海岸運輸也面臨問題,包括所謂的「海上運輸」規則,即由海外運營商在本國運輸貨物的複雜規定。

另一個問題是氣價如何定。

是按 LNG 的「凈回值」價格(出口銷售的等值國內價格)定價;

還是按亞洲基準 LNG 價格定價。

兩者都可能「不合理」。

因為這些天然氣根本不會去亞洲市場。

能源用戶協會的安德魯·理查茲說:「這種商品的問題在於,一旦液化后裝船,離開港口,就會流向價格最高的市場,所以,我認為這種情況下唯一能對國內消費者有利的辦法,是政府將這些貨物作為燃料安全機制進行擔保。這或許是他們正在考慮的事情。」

RBC 目前對 LNG價格預測最悲觀的機構。

展望未來,根據近期的 LNG 深度分析,全球預計將迎來一波新的 LNG 供應浪潮,這將是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波浪潮。

到 2025 年,全球出口量可能接近 4.4 億噸(6050 億立方米),2026 年將達到 4.8 億噸(6600 億立方米),2030 年可能攀升至 6.2 億噸(8550 億立方米),比 2024 年水平高出近 50%。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增長完全來自當前已投產的項目和正在建設中的項目。

此外,一些尚未最終投資決定(FID)的項目仍處於早期階段。

如果算上這些「未評估風險」的潛在項目,2030 年的出口量可能接近 9 億噸(1.24 萬億立方米)。

近期,美國一些項目的啟動標志著這波供應浪潮的開始,而未來幾個月還會有更多項目陸續上線。

根據最新發布的商品價格預測更新,2025-26 年的歐洲天然氣價格預測已被上調。

2025 年的 TTF 預測價格上調 18%,至 $11.50 /MMBtu(之前為 $9.85),主要是由於近期寒冷天氣導致短期價格上漲,以及儲氣消耗后夏季供需平衡略顯緊張。

儘管如此,預測價格仍比 2025 年的遠期曲線低 20%,夏季價格甚至更低。

至於 2026 年,預測上調了 7%。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市場情緒仍然過於樂觀,TTF 空頭或許應該「冬眠結束,重新出動」。

但對澳大利亞,因為這些價格對於液化天然氣(LNG)進口來說仍然是場災難。

以歐洲每百萬英熱單位(mmBtu)9澳元的天然氣為例,運到澳大利亞后相當於每千兆焦耳(GJ)17澳元左右。

這比當前已經「災難性」的天然氣價格高出 25%。

天然氣進口簡直是一個錯誤,這就像沙特從美國進口昂貴的頁岩油一樣荒唐。

可以預見,當鐵礦石價格在 2026 年崩盤,政府預算被掏空,澳元下跌時,天然氣進口將引發巨大的能源衝擊!

屆時失業率將上升,澳大利亞央行可能陷入困境。

那時,澳大利亞經濟也將四分五裂!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澳洲財經見聞,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