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重大突破! 抗癌神葯獲批, 只吃藥, 不需化療輸血! WHO警告的危機, 靠澳華人愛吃的海鮮就能解決

2025年01月23日 17:14

醫學界重大突破!

研究人員耗時30餘年研發血癌藥物,

正式在獲批使用

由墨爾本研究人員歷經30多年研發的一種血癌治療藥物近日在獲得批准,為患有罕見疾病的患者帶來了新的希望。這款每日一次服用的藥片名為Omjjara,用於治療骨髓纖維化(myelofibrosis),一種骨髓癌症,會引發脾臟腫大和嚴重貧血等癥狀。

預計該藥物將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據統計,約四分之一的骨髓纖維化患者需要定期輸血或住院治療,而該藥物的推出有望減輕他們的身體負擔。

30多年的探索:從實驗室到臨床治療

這項醫學突破的背後,是墨爾本科學研究人員安德魯·威爾克斯教授和克里斯·伯恩斯博士的多年努力。早在上世紀80年代,這對研究團隊就在墨爾本Parkville首次發現了與這種疾病相關的Janus激酶蛋白(Janus kinase protein)。

Omjjara,也被稱為momelotinib,已經在歐洲和美國獲得了使用許可。對於這款藥物在澳洲的正式獲批,威爾克斯教授和伯恩斯博士表示,這是一項重要的里程碑。

「每位科學家都夢想著能將自己的研發成果從『實驗室帶到病床』,」他們在聲明中說,「這一成就讓我們能夠將這款分子藥物帶回澳洲,帶回墨爾本。」

或將進入澳洲藥品福利計劃(PBS),減輕患者經濟負擔

有望在今年年底之前,Omjjara能被列入澳大利亞藥品福利計劃(Pharmaceutical Benefits Scheme, PBS),這將大幅降低藥物費用,讓更多骨髓纖維化患者可以負擔得起。這對像黛布·弗萊爾斯(Deb Fryers)這樣的患者意義重大。

黛布是一位成功的電影製作人和經紀人,在40多歲時因疲勞和腹脹被診斷出患有骨髓纖維化。當時她被告知僅有10年的生存時間,而自2019年確診以來,她一直未能重新工作。這款新葯的獲批給了她新的希望。

「我知道這不是治愈的藥物,但我並不追求治愈。我只想每天感覺更好一些,」現年51歲的黛布說。

她還分享了自己的困擾:「我的大腦還算可靠,但我的身體已經不行了,而我的大腦也開始變得不可靠了,那種腦霧的感覺真的非常強烈。」

專家稱藥物獲批為「突破性」進展

澳大利亞白血病基金會(Leukaemia Foundation)研究主管比爾·斯塔夫雷斯基(Bill Stavreski)稱Omjjara在澳洲獲批是「突破性」的一步。

「這真的具有變革意義,」他說,「這樣的藥物研發和可用性,讓患者能夠享受我們都珍視的生活質量。」

骨髓纖維化在澳洲影響著每10萬人中約1人,主要多見於60至70歲的人群。此外,血癌種類多達120種,其癥狀往往不明顯,例如發燒和體重下降。專家提醒,如果注意到健康狀況的變化,務必儘快就醫。「這可能就是那個拯救生命、改變命運的關鍵時刻,」斯塔夫雷斯基強調。

Omjjara的獲批不僅代表了醫學領域的一次巨大進步,也體現了科學研究對人類健康的深遠影響。這款藥物將為骨髓纖維化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顯著改善他們的生活質量。同時,它也提醒我們,健康需要被重視,任何細微的身體變化都可能是重大疾病的信號。

通過30多年的努力,墨爾本的科學家們再次證明了科學的力量,也讓更多患者看到了生命的希望。對於那些受到疾病折磨的人來說,這不僅是藥物的獲批,更是重獲生活的一線曙光。

除此之外,還有一個好消息和研究發現…

自20世紀初以來,抗生素一直是對抗細菌感染的關鍵武器。然而,由於濫用和過度使用,許多細菌已對主流抗生素產生了耐藥性,這給全球公共健康帶來了巨大挑戰。

抗生素耐藥性已被世界衛生組織視為一場「迫在眉睫的全球健康危機」。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預計到2050年,關鍵藥物可能失去作用,導致人類壽命縮短和生活質量下降。

然而,澳洲最新研究帶來了振奮人心的發現——解決這一問題的突破點,竟可能藏在澳洲人鍾愛的美食——生蚝中!

南十字星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牡蠣血液具有抗病毒特性,不僅可以殺死細菌,還能增強抗生素的效力。

這一發現意味著,從牡蠣中提取的天然物質或可用於治療細菌感染。

「多數生物體都擁有天然的防禦機制來保護自己免受感染,」南十字星大學科學與工程學院的克爾斯滕·本肯多夫教授表示。

「牡蠣不斷從水中過濾細菌,因此它們是尋找潛在抗生素的良好來源。」

研究還發現,岩牡蠣的血淋巴蛋白質對人體肺部無毒,表明可能可以開發出一種安全劑量的藥物來對抗呼吸道感染。

此前的一項研究已經確認,這些蛋白質能夠抑制一種名為肺炎鏈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的細菌,該細菌會引發肺炎和扁桃體炎等感染。

科學家們表示,這一發現對於抗擊抗生素耐藥性具有重要意義。

通常,細菌可以通過形成稱為生物膜的簇來逃避免疫系統和抗生素的作用,這些生物膜將細菌包裹在一層保護層中。

然而,南十字星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即使細菌已經形成了生物膜,悉尼岩牡蠣的血淋巴仍能殺死它們。

「研究發現,牡蠣血淋巴蛋白質能夠阻止生物膜的形成並破壞現有的生物膜,使細菌仍然可以接觸到低劑量的抗生素,」本肯多夫表示。

「血淋巴中含有已知具有抗菌特性的多種蛋白質。這些蛋白質可能直接殺死細菌,並阻止它們附著在細胞表面。」

科學家們指出,目前迫切需要開發新型抗生素,但從牡蠣血液中提取的抗生素藥物的研發還需時日。

「這為研究人員、水產養殖業和製藥行業之間的合作提供了巨大機會,」本肯多夫說道。

「與此同時,多吃牡蠣可能有助於抵禦呼吸道感染。」

「牡蠣富含鋅,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同時它們還含有優質的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這些成分同樣有助於調節免疫力。」

的大家,很幸福!一起慶祝這樣的進步吧。

*以上內容系網友AllaboutAUS自行轉載自澳洲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