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股腥臭味?澳洲華人哀嘆:吃了6年騷豬肉!再也不想買這邊的肉
中國人可以說是全球吃豬肉最多的了,據統計,每年有一半的豬肉消耗,都來自中國。可能是因為地域因素,導致牛羊偏少,也可能是中國人口眾多,豬肉更能滿足人們日常的需求。
但是,很多華人表示,出國之後,就很難吃到好吃的豬肉。
一位海外華人無奈地表示:「我在澳大利亞待了6年,也吃了6年的騷豬肉,將自己從初嘗騷豬的新手吃成資深專家。」
吃騷豬肉,可以說是對味覺和嗅覺的雙重摺磨。
費城莫奈爾化學感官中心主任加里·博尚普表示:「當食物進入嘴裏時,氣味會從喉嚨後部傳到鼻子。」
他還提到:「味覺非常複雜,依賴於嗅覺以及其他因素,如個人經歷和遺傳背景。」
原本喜歡豬肉的中國人
能從豬頭吃到豬腳
到了澳洲全都戒掉了豬肉
雞鴨牛羊樣樣都吃
就是不吃豬肉
……
Google搜澳洲豬肉,出來的全是:
澳洲豬肉 難吃
在Coles、Woolies等本地主要超市選購豬肉,無一例外得到的都是騷豬。
更要命的是,即使加大料烹飪,也很難壓住這種濃烈的腥騷味。
很多國外網友也逃不開鼻腔和舌尖上的噩夢,對澳洲騷豬的忍耐也就到了盡頭。
他們在reddit澳大利亞的子論壇上紛紛求助,「墨爾本哪裡可以買到不騷的豬肉?」、「為什麼澳洲豬肉總是帶著異味?」。
土生土長的白人往往難以察覺豬肉的騷味。因為在他們的認知中,豬肉本來就該是這樣的,未曾體驗過沒有騷味的豬肉,自然也無法辨別騷味的本質。
然而,當澳洲小伙維什蒂來到泰國時,他突然意識到故鄉豬肉的異樣。
維什蒂表示:「我喜歡泰國豬肉的品質,因為它大多數時候沒有奇怪的餘味。而澳大利亞的豬肉則有一種奇怪、讓人不悅的味道。」
一位昵稱為@權力吝嗇者奧茲的澳洲網友也表示:「直到我在南歐待了幾個月,我才注意到澳洲豬肉的異味。如果你沒嘗過其他地方的豬肉,就不會意識到這一點。」
一方水土養一方豬,豬肉到底騷不騷,取決於養豬方法上的差異。
澳洲騷豬氣味的根源在於,當地公豬普遍沒有經歷過閹割的慘痛,它們終生保留播撒子孫後代的功能。
當公豬進入青春期時,豬睾丸內會合成雄烯酮,再結合腸道產生的糞臭素,化作一股被稱作豬騷味或公豬異味的複合風味。
雄烯酮也存在於其他雄性動物體內,但公豬作為得天獨厚的雄性動物,體內的雄烯酮含量特別高。
澳大利亞是少數幾個「不對所有公豬進行常規閹割」的國家之一。
不過,澳大利亞法律允許,在仔豬出生后的頭幾天內進行手術閹割,並且無需麻醉或止痛。
可以說,在澳洲閹割公豬屬於合法、但罕見的行為。
不閹割的公豬就會有兩種荷爾蒙:雄酯酮和糞臭素,會產生嚴重的騷味!
女性對這個味道更敏感,亞洲人也會更敏感。
為了節省勞動力並提高豬數量,許多養殖戶在20世紀70年代末停止了對公豬的物理閹割,從而導致越來越多的騷公豬被端上澳洲人民的餐桌。
過去十年中,澳大利亞一直依賴進口滿足全國46%的豬肉消費需求,這些進口豬肉主要來自美國、丹麥和荷蘭。
「在北美和歐洲,豬都是閹割過的,因此雄烯酮的濃度相當低,大多數人根本就沒有注意到雄烯酮的氣味。」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分子遺傳學和微生物學副教授Hiroaki Matsunami 表示。
「只有在吃野豬肉時,才能發現雄烯酮的濃度很高。」
選豬肉也是一門技術活。
很多廚房小白來說,對豬肉的概念可能只有肥瘦,具體落實到哪個部位是啥肉,怎麼吃還真是不知道…
每次去超市冰櫃看著一盒盒肉,簡直發暈,更別說看懂英文在說啥了,買肉都要花去半小時!
事實上每個部位的做法都不太一樣,有些地方適合燒烤,有些地方適合紅燒,請做好功課再去購買哦~
如何區分?
① 母豬肉:
脂肪顏色泛青皮層和肉質間有「粉紅色」肉層
② 公豬肉:
皮層和肉質間無明顯的界限,且脂肪層沒有母豬厚而且豬肉中含有很多白色的筋膜因此吃起來口感也更好
澳洲豬肉去腥
冰凍豬肉自然解凍/冰鮮豬肉,冷水洗凈
豬肉放入保鮮盒,加入冷水和少許鹽,水量沒過豬肉,蓋好蓋子放入冰箱冷藏3小時
製作花椒水:十顆花椒加入1~2升開水沖泡,等待自然涼透
鹽水浸泡3小時后的豬肉取出,鹽水倒掉,豬肉冷水沖洗乾淨,重新放入保鮮盒加入涼透的花椒水,水量沒過豬肉,蓋好蓋子放入冰箱繼續冷藏9小時。
完成浸泡的豬肉取出冷水沖洗乾淨,湯鍋冷水放入豬肉,蔥姜料酒,焯一下,豬肉撈出沖洗乾淨。
根據烹飪菜肴的需求切塊或切片后正常烹飪即可。
另外,一個人能否聞到、品嘗出騷豬味,還屬於基因範疇的課題。
一項研究讓人吃含有雄烯酮的豬肉,結果發現,研究對象可分成兩組:一組覺得豬肉的氣味難聞,另一組不覺得。
經過基因分析,不喜歡豬肉氣味的人擁有一種名為OR7D4的特定基因的兩個副本,而另一組只擁有該基因的一個副本。
隨著消費者對騷豬氣味的投訴增加,養豬行業迎來技術變革,研發出公豬異味疫苗【相關閱讀: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從物理閹割跨越到免疫閹割。
原理是,刺激豬的免疫系統,暫時阻斷睾丸功能,從而抑制雄烯酮的產生。
*以上內容系網友AllaboutAUS自行轉載自發現澳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