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擊電詐!泰國擬對泰緬邊境5個供應點位斷電、斷油、斷網!一年10億美元!真實的緬甸電詐、危險與人性
如果你以為電信詐騙,
只是簡單的「群發簡訊、假客服來電」,
那就大錯特錯了。
在東南亞的電詐園區,
詐騙已經成為一門,
系統化、精細化的「生意」,
而好消息是,
泰國政府終於要放大招了
01
釜底抽薪:泰國對泰緬邊境電詐園區斷電
最近,泰國被推到了風口浪尖。由於電信詐騙猖獗,數以萬計的受害者被困在緬甸邊境的「電詐園區」,泰國也被外界施壓要求採取行動。
於是,泰國政府決定放大招——直接切斷電力供應!
泰國副總理普坦·威乍耶猜(Phumtham Wechayachai)剛剛對記者表示:「我們必須採取行動,立即切斷供電!」
他透露,泰國政府已經下令,讓負責供電的部門斷掉這些詐騙園區的電源,讓這些黑暗產業無處遁形。
說起來,事情的導火索是一位中國演員——王星。
上個月,他被人騙到泰國后,遭綁架送進緬甸妙瓦底的電詐園區。這個新聞曝光后,輿論一片嘩然,泰國政府也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
泰國是個靠旅遊吃飯的國家,
旅游業佔全國GDP的12%,
創造了近五分之一的就業機會。
而中國遊客是泰國最大的客源國——2024年計劃來泰國的遊客有3550萬人,其中670萬人是中國人。
然而,王星事件一出,中國遊客的安全疑慮陡增,泰國旅游業瞬間受到衝擊。據統計,已有數萬名中國遊客取消了前往泰國的行程,直接讓泰國急得跳腳!
面對大規模的旅遊訂單取消,泰國總理帕東坦周二(2月4日)緊急召集國家安全委員會開會,討論如何整治電詐園區,包括直接掐斷供電這招「狠棋」。
並放話,「這件事對泰國的國家形象影響巨大,必須儘快解決。」
為了挽救泰國的聲譽和旅游業,帕東坦總理2月5日就要動身前往中國,並計劃向中國政府表達對緬甸電詐園區的擔憂,並請求中國協助平息有關泰國安全問題的負面消息。
就在泰國準備「拔電」的同時,緬甸方面卻發了一篇官方文章,暗示這些詐騙園區的電力和網路供應並不是由緬甸提供,而是來自其他國家。雖然文章沒有明說,但大家都猜得到,這指的很可能就是泰國。
事實上,緬甸軍政府去年10月以來已經遣返了超過5.5萬名外國人,絕大部分是被迫在電詐園區里工作的中國人。聯合國的報告更指出,這些詐騙集團通過強迫勞動,每年能賺取數十億美元。
泰國這次下狠手斷電,看得出態度是認真的。但問題是:切了電,詐騙集團真的會散夥嗎?
還是他們會找到別的辦法繼續運營?
另一方面,中國遊客對泰國的安全感是否能迅速恢復,還是需要時間觀察。畢竟,旅遊是件開心的事,誰都不想在假期里擔驚受怕。泰國政府的行動能不能真正打擊電詐,同時穩住遊客信心?就看接下來的表現了!
02
真實的緬甸電詐、危險與人性
在這條隱秘而龐大的電詐產業鏈上,四樣東西是不可或缺的——錢、人、料、劇本。沒有資金,就養不起龐大的詐騙團隊;沒有「人」,騙術就無從施展;沒有「料」,就無法精準狙擊受害者;而沒有「劇本」,騙局就像一場拙劣的即興表演,轉化率慘不忍睹。
「劇本」是這條灰色鏈條里最神秘的一環。它不是普通意義上的劇本,而是被詐騙集團精心打磨、反覆優化的「話術模板」,每一個細節都精準踩中人性的軟肋。劇本的開發方式有兩種:大公司自己內部孵化,或者從「道上」專門做這門生意的人那裡購買。
那些所謂「高端盤」,通常還會雇傭心理學、投資領域的專業人士,量身定製更具殺傷力的詐騙套路。
有時候,一個劇本太多人用了,轉化率就會下降。就像盜版電影一旦泛濫,票房就沒了價值,電詐集團也深諳此道。於是,劇本必須不停更新迭代,確保精準度和新鮮感。
例如,幾年前流行的「殺豬盤」愛情騙局,如今已經升級為「高端投資盤」,目標客戶也從普通人轉向高凈值人群,甚至企業主。
不僅騙錢有劇本,連拉人入局也有劇本。王星被騙的「拍戲騙局」並不是新鮮套路,這種招數在橫店早已臭名昭著。劇組、導演、片酬、試鏡機會……一切看似合理的環節,實際上都是「按劇本演出」,誘騙受害者一步步踏入電詐深淵。
更諷刺的是,即便這樣的騙局已經「老掉牙」,仍然有人上鉤,說明人性的漏洞,永遠不會被修復。
而那些專門負責「拉人頭」的人,也就是電詐圈的人力資源供應者,更是這條黑色產業鏈上的關鍵角色。他們活躍在各種社交平台上,精準鎖定缺錢的人群。或是打著「邊境走私」的旗號,承諾帶一趟貨就能賺幾萬甚至幾十萬;或是偽裝成某國重點項目的「招聘方」,高薪聘請赴中東、非洲的「國企安保」;甚至以遠洋漁船、貨輪水手的名義,把人騙到電詐窩點。一旦上了賊船,就很難再下來。
他們不是在騙人,
而是在精確拿捏人性。
正如所有騙局的核心,其實都不是技術有多高超,而是人性有多脆弱。
03
小編結語
過去,我們總習慣用善惡分明的視角去看待電詐:受害者是無辜的,詐騙者是十惡不赦的。但現實遠比想象中複雜——在金錢和利益的驅使下,很多人主動或被動地成為了騙局的一部分。有人被騙去電詐園區后才發現身陷囹圄,也有人明知自己要做什麼卻仍然踏上這條路。在這條看似遙遠卻無處不在的黑色產業鏈上,人性的脆弱、貪婪、求生、妥協交織在一起,最終構成了一幅諷刺而荒誕的畫面。
無論斷電與否,電詐行業不會消失,它只會不斷進化。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更多人意識到它的存在,認清騙局的本質,不給它任何可乘之機。畢竟,真正危險的不是騙局本身,而是我們相信了它的合理性。
本文由大澳網記者整理撰寫,歡迎轉發分享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大澳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