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父母希望自己的成年子女能省下一筆購房押金,因此讓他們免費住在家裡。然而,他們可能會感到震驚,新的研究表明,這並不能提高他們擁有房屋的機會。
雖然許多父母認為鼓勵成年子女呆在家裡存錢是正確的做法,但科廷大學的研究表明,這種做法並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Rachel Ong ViforJ 教授表示,她對 5,200 名年齡在 25 歲到 44 歲之間的人進行的研究表明,當成年子女在父母家中免費居住或享受折扣租金時,他們往往會失去存押金的緊迫感。
ViforJ教授表示:「年輕人有時對免費餐飲和免費洗漱感到很舒服,但如果你們不住在同一個屋檐下,就不一定能享受到這些。」
令人驚訝的是,研究顯示,如果成年子女獲得同樣的經濟利益,但以免租或以折扣價租住第二套住房(如投資單位)的形式,他們存下首付的可能性是其他人的四倍。
ViforJ教授說,當人們不再與父母住在同一屋檐下時,他們往往會更有意識地存錢付首付。
獨立生活也鼓勵孩子承擔責任、進行未來規劃,而子女可能會更加迫切地想要留下第二套房子,以便父母能夠從中獲得收入。
她表示,社會經濟優勢對於有能力負擔投資房產的家庭來說也起著一定作用。
但是,在與父母同住的成年人中,父母有房的人最終自己擁有房產的機會是父母租房的人的三倍。
「這是代際劣勢傳遞——如果你的父母沒有房子,你就更不可能擁有房子,」她說。「如果你的父母有房子,你就會期望有一天自己也能擁有房子。」
但ViforJ教授表示,鼓勵成年子女存錢的最好辦法就是給他們一筆現金。
科廷大學博士生 Ryan Brierty 此前曾透露,10,000 美元的捐贈可使人們離開租房住而選擇自住的可能性增加一倍,而 25,000 美元的捐贈可使人們離開租房住而選擇自住的可能性增加三倍。
45,000 至 50,000 美元的出價讓孩子有四倍的機會過渡到自己的家。更高的金額可能會讓他們擁有更好的房子,但不會增加他們進入社會的機會。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西澳料姐,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