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S在日本因流感離世,我已經開始擔心留學生海外就醫問題
大年初六,突然有人爆出大S去世的消息,很多人還以為又是一場謠言。
後來經過經紀人確認:大S在日本旅遊期間,因流感不幸去世。
日本作為發達國家,醫療體系應該非常健全先進,為何常見的流感都沒有得到有效治療,成為很多網友質疑的問題。
事實上,大S的悲劇背後,是日本分級醫療制度的弊端。在日本,患者需要先到基層醫療機構就診,再逐級上報到更高級別的醫院。這種制度雖然旨在合理分配醫療資源,但在面對突發重症時,卻可能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大S在發病初期未能及時得到大醫院的專業治療,最終錯失了流感治療的「黃金48小時」,導致病情惡化。
目前,國內外的醫療系統差異巨大,尤其在醫療資源的分佈、就醫流程和費用上存在明顯的不同。
在一些發達國家,雖然醫療水平高,但看病往往需要排長隊,且費用昂貴,這使得即便是常見的病症也可能因各種原因未能得到及時處理。
這一點,對於在海外的留學生來說,感觸尤深。
國外生活的留學生,在文化差異和語言障礙的背景下,面臨的醫療問題一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話題。
在國外看病就是一場歷劫
隨便在網上翻一翻都能看到留學生吐槽國外醫療系統的帖子,簡直令人哭笑不得。
但轉念一想,這畢竟關乎生命健康的問題,心裏又有些五味雜陳。
評論區下就有人提到自己在東京留學,天天高燒,結果周末小醫院都沒有值班醫生,到了工作日,大醫院沒有推薦信也進不去。
抽了無數次血檢測都沒有結果,回國后才把病因檢查出來,吊了三天鹽水好了。
在美國喉嚨痛,醫生直接開麻醉劑,麻醉了就不痛了。
在澳洲看病,耳朵發炎吃panadol,發燒頭痛吃panadol,陽了依然是panadol,甭管你什麼病什麼痛,醫生只會給panadol,這葯幾乎成了澳洲的「神葯」。
在俄羅斯發燒40度,醫生建議他如果身體比較冷,可以喝點酒。
腳扭到了,醫生認為是鞋底太軟,直接給開了兩雙鞋墊。
有人手被刀片划傷,醫生一邊看Youtube縫針教學視頻,一邊給他縫合傷口。
有的醫生一邊聽病人陳述病情,一邊翻書查閱如何治療。
翻書哪有Google香,你試過醫生一邊翻書一邊和病人一起討論治療對策的嗎?
有時候真的不知道是段子還是真人真事…
國外看病不僅不靠譜,而且還非常拖延。
預約醫生要等一個月,等到看病時,病情已經好轉了。
胃痛排了6小時隊,被告知胃鏡要等62天;在英國,腦震蕩的治療方案就是在急診等待14小時,然後按照醫生Google來的注意事項回家休息喝止痛藥。
怪不得英語里病人和耐心都叫patient。
以前只聽說生病了只要一百度就知道自己活不久了,沒想到在海外留學,生病一去醫院就知道自己大難臨頭。
誰懂海外看病的「含金量」
但是即使這樣又低效、又不靠譜的醫療服務,看病費用也非常貴。
有留學生掛專家號看病,一次800,第二次500,第三次被安排照CT,費用3000刀,雖然醫保能夠報銷75%,但這些費用仍然讓人咋舌。
更不用說動輒幾萬刀的救護車了,曾經流傳著一個段子雖然離譜但也真實:一個女生低血糖暈倒后,硬是撐著一口氣說:不要叫救護車。
如果是學生或者有特殊情況還可以砍一下價,但最後依然需要好幾千美元。
還記得2023年曾經有一個非常火的話題,「國外八根魚刺花8萬美金」嗎?
有網友分享自己的拔魚刺經歷,當時她正在吃國內的剁椒魚頭罐頭,結果被魚刺刺傷了。
來到醫院就診,六個大夫圍著她,還給她上麻醉,最後成功把魚刺拿出來了,花費8萬美金,按照當時的匯率大概50多萬人民幣。
說實話,馬上回國拔完再回來也沒有這個貴,更沒有這麼費時間。
還有留學生因為吃了一口炸鱈魚被魚刺扎到,去掛急診時,幾乎召集了所有急診科醫生,內科、消化科、耳鼻喉科的主治醫生輪番上陣。
花了17天都沒能找到魚刺,還差點延誤成了消化道感染。最後,她還是不聽醫生的建議,買了機票從多倫多飛回上海治療,才徹底痊癒。
國外醫生對魚刺卡喉手足無措也不能怪他們,畢竟他們很少會遇到這樣的案例。
所以留學生們也總結經驗:卡魚刺掛急診時,一定要記得吃的是什麼品種的魚!
艱難的海外就診,把留學生逼成了海外華佗,頭痛、肚子疼這些常見的毛病,自己給自己看病開藥。
拔牙、牙齒矯正在國內都算是昂貴的醫療項目,如今部分項目已經可以用醫保,但是在海外更加離譜。
補牙一小時600刀,保險公司才報銷200刀,矯正牙齒花了9千刀。
其他小病小痛可以自己給自己治,補牙、拔牙等高額看病支出就只能全都留到回國再解決。
留學生海外就醫Tips
留學生在海外生活時,難免會遇到身體不適或者突發疾病,因此,了解如何應對海外就醫成為了留學生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
留學生可以常備一些日常藥物,以備不時之需,但是要注意並非所有藥物都可以隨意出境。
有些國家對藥物的攜帶有嚴格的限制,尤其是處方葯或者含有某些成分的藥物,可能會被視為違禁品,導致麻煩甚至涉及法律問題。
另外要了解留學國家的醫療系統,不同國家就醫的流程也不一樣。
比如,有些地方你可能需要預約,或者先看全科醫生,再轉去專科醫生,還有些地方則可能能直接去急診看病。
如果是小毛病可直接到藥房開藥,不需要預約就可以向配藥師諮詢買葯。
提前了解這些,避免到時候因為不了解流程而浪費時間或者錯過就醫時機。
還要掌握一些常用的疾病詞彙,這樣在看病的時候就可以精準描述病情,避免因語言障礙導致誤診或延誤治療。
在就醫過程中,留學生還需要注意一些基本的事項。例如,攜帶個人身份證明、保險卡和相關病史。
如果是慢性病患者,可以提前準備好藥物清單,並將藥物帶到醫生面前。如果有藥物過敏史或曾經接受過重大手術的經歷,必須告知醫生。
在突發疾病或意外事故中,留學生應了解當地的急救電話號碼和緊急醫療資源。
有些國家的急救服務是免費的,但有些國家可能需要支付額外費用。如果情況嚴重,留學生應儘快聯繫當地醫院或尋求緊急醫療幫助。
當然,醫療保險也是必不可少的,有學生為了省錢都會取消掉。
醫療費用在國外通常較為昂貴,尤其是在突發的緊急情況下,如果沒有保險,可能會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
而且,誰能保證自己在國外幾年期間都不會生病或者遇到意外呢?
醫療保險不僅能在遇到重大疾病時提供經濟支持,還能在緊急情況下確保能夠得到及時的治療。
在選擇醫療保險時,留學生應關注保單的覆蓋範圍。
例如,是否包括門診、住院、急診治療、手術等,是否有語言支持服務,以及是否覆蓋心理健康等方面。
很多保險公司也提供專門為留學生設計的保險計劃,能根據留學國家的特點提供不同的保障方案。
想要平安順利度過留學生活,最重要的還是要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避免熬夜,健康飲食,保持身心舒暢。
大S的離世,不僅是對日本醫療體系的警示,更是對所有留學生及其家長的提醒:在國外,了解醫療體系、購買保險、掌握基本醫療知識,是保護自己和家人生命健康的重要手段。
希望每一個留學生都能平安健康地度過留學生活。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悉尼寶貝,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