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記
01 維州V-Line列車與貨車相撞
墨爾本東部郊區發生一起驚險事故,一輛V-Line列車與一輛大貨車相撞。所幸,這起事故並未造成嚴重傷亡。
02 部分防晒產品或上漲,因徵稅
ATO最新調整消費稅(GST)政策,只有主要用於防晒的產品才能繼續享受免稅待遇,而像 BB 霜、粉底液、含 SPF 的保濕霜等產品將被徵收 10% 的 GST。
03 澳洲最牛車牌拍賣,起價100萬
澳大利亞最具收藏價值的新洲「1號」摩托車牌即將被拍賣,預計競標價格將突破 100萬澳元。
維州救護車的緊急響應時間再次惡化,最新數據顯示,三分之一的救護車未能在 15 分鐘內抵達危急患者現場。面對持續的救護車滯留(ramping)問題,維州政府決定對醫院實施更嚴格的考核標準,並警告若醫院無法達到要求,將面臨「後果」。
1 維州V-Line列車與貨車相撞
維州東部發生一起驚險事故,一輛載滿乘客的V-Line列車與一輛大貨車相撞。事故發生在周二上午10點左右,地點位於Kilmany的Princes Highway。警方表示,當時貨車拖著一台挖掘機行駛在公路上,不料被迎面而來的列車撞上,造成列車車頭嚴重受損。
所幸,這起事故並未造成嚴重傷亡。警方確認,列車上約50名乘客以及貨車和列車司機均未受到重傷,僅有部分人員受到輕微擦傷,無人需要送醫。警方目前正在調查事故原因,並呼籲目擊者提供線索,以確定事故具體發生的經過。
事故發生后,現場一片混亂,社交媒體上的照片顯示,受驚的乘客正通過梯子從列車車廂內撤離,不少旅客拖著行李步行離開,而大量救援人員忙著維持秩序。撞擊造成的燃油泄漏也引發了環保部門的關注,相關人員正在進行清理工作。
目前,Traralgon至Bairnsdale路段的V-Line列車服務已暫停,改由公交車接駁,預計短時間內無法恢復。交通部門將持續更新相關信息,提醒該線路的乘客密切關注最新安排。
2 部分防晒產品或上漲,因徵稅
澳大利亞ATO最新調整GST規定,一些含有防晒功能的化妝品價格可能會上漲。此前,防晒產品一直免征 GST,但新規明確規定,只有主要用於防晒的產品才能繼續享受免稅待遇,而像 BB 霜、粉底液、含 SPF 的保濕霜等產品將被徵收 10% 的 GST。
按照新規定,產品必須符合三大條件才能免稅:主要用於防晒、塗抹于皮膚,且必須註冊在澳大利亞治療用品登記冊(ARTG)上,SPF 不低於 15。這意味著,許多日常護膚品、化妝品價格將受到影響,包括防晒驅蚊液、抗衰老精華、修復霜、帶防晒功能的粉底液等。雖然 ATO 強調大部分防晒產品價格不會變化,但業內人士表示,商家可能會調整相關產品價格,以覆蓋新增稅費。
ATO 解釋稱,隨著市場上越來越多的護膚品和化妝品被宣傳為多功能產品,例如兼具保濕、美白、提亮等作用,它們已不再被視為傳統防晒品,因此應按標準商品徵稅。與此同時,標明「防晒」、「防紫外線 UVA/UVB 保護」、「防水防汗」、「珊瑚礁友好」等字樣的產品仍可享受免稅政策。
癌症委員會提醒消費者,普通化妝品中的防晒成分無法提供有效的防晒保護,即使產品標註 SPF,也建議在化妝前額外塗抹 SPF50+ 防晒霜,並每兩小時補塗一次。ATO 也敦促美容品牌重新評估產品定位,以確保定價符合最新稅務規定。這次調整將如何影響市場,消費者或許很快就會在購物賬單上看到變化。
3 澳洲最牛車牌拍賣,起價100萬
大利亞最具收藏價值的「1號」摩托車牌即將被拍賣,預計競標價格將突破 100萬澳元,引發一場激烈的競拍大戰。收藏車牌在富豪圈子裡已經成為一種趨勢,許多澳洲明星、企業家都投入了巨資搶購稀有車牌,而這塊象徵「唯一」的 NSW 1 號車牌,無疑將是車牌收藏界的熱點。
拍賣公司表示,這塊車牌是澳洲汽車歷史的一部分,對於摩托車愛好者來說,這絕對是「最頂級的配件」。事實上,這塊「1號」車牌上一次在 2018 年出售時,成交價就在 50萬至100萬澳元之間,如今隨著市場需求飆升,預計這次拍賣價格將大幅超越當年紀錄。
在澳洲,擁有數字越少的車牌,象徵著越高的地位和財富。許多商界名人、富豪和明星都在爭相購買珍稀車牌,比如 PR 女王 Roxy Jacenko 夫妻的 「1908」 號牌、商界大佬 Andrew Banks 的 「88」 號牌,甚至還有家族世代持有的「短數字」車牌,這些車牌的市場價格普遍高達數百萬澳元。業內人士透露,單數字車牌已成為一種另類投資,單個車牌的增值潛力甚至超過豪車本身。
此次拍賣的 「1號」摩托車牌 最早可追溯至 1918 年,當時由 Penny Farthing 經銷商 Bennett & Wood 持有,後來該公司成為 本田(Honda)摩托車的澳洲進口商,這塊車牌也在 1935 年被轉讓給了 Honda 澳洲分部的總經理,之後輾轉進入私人收藏。如今,這塊車牌再次現身市場,無疑會掀起一場車牌收藏界的風暴。
4 維州救護車出勤遲到嚴重
維州救護車的緊急響應時間再次惡化,最新數據顯示,三分之一的救護車未能在 15 分鐘內抵達危急患者現場。面對持續的救護車滯留(ramping)問題,維州政府決定對醫院實施更嚴格的考核標準,並警告若醫院無法達到要求,將面臨「後果」。新標準要求,醫院必須在 40 分鐘內完成 90% 的救護車患者交接,並在 20 分鐘內讓救護人員重新投入工作,首批試點將從全州 17 家最繁忙的急診室開始。
數據顯示,2024 年 10 月至 12 月期間,維州救護車在 危急 1 級(Code 1)緊急情況 下,僅有 64.9% 的案例在 15 分鐘內成功到達,比 7 月至 9 月 的 65.4% 還要低。相比疫情前,維州急救需求增加 30%,現在每三個月就有 10 萬次 以上的危急 1 級求助。衛生與急救服務部長 Mary-Anne Thomas 直言:「如果想要提高救護車響應速度,減少滯留問題,我們就不能再沿用過去的方法,必須進行改革。」
為了改善救護車交接效率,政府要求醫院學習奧斯汀醫院(Austin Hospital)的成功經驗,例如安排高級醫師專門負責病人轉運,加快患者交接流程。此外,醫院還需實施更嚴格的評估標準,讓符合條件的患者直接進入急診室等候區,而無需佔用救護資源。醫生也將被賦予更多權力,以便快速將患者送入病房,減少救護車滯留的時間。
維州政府已明確表示,若醫院未能達到新標準,將採取強硬措施。Thomas 強調:「如果醫院持續未達標,我會親自介入,醫院管理層將承擔相應後果。」 此次改革是政府與醫護人員、急救部門、工會及行業代表共同討論后制定的,目標是在 6 月底前讓維州急救響應時間提升 4%,但能否真正緩解救護車滯留的困境,仍有待觀察。
*以上內容系網友AllaboutAUS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吃飯吧,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