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癌症率全球最高!超市這些食用油,有毒?

2025年02月13日 23:30

驚人數據曝光,拿下第一,然而卻並不是一個好消息!

種子油竟和癌症有關?!這已經成為了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究竟以後種子油還能繼續吃嗎?

01:一項驚人數據曝光澳洲癌症率全球最高

最近,還有一張令人不安的地圖揭示出年輕人患癌率出現了驚人的上升,專家警告稱確診病例數量還在不斷增加。

世界銀行的數據顯示,澳大利亞在全球 50 歲以下人群中癌症發病率最高,每 10 萬人中有 135 例。的發病率位居第二,每 10 萬人中有 119 例。

儘管依舊是澳大利亞最常見的癌症,但在年輕人群體中,病例數激增的卻並非此類癌症。

對 30 多歲人群癌症發病率上升影響較大的是結直(結腸癌)和甲狀腺癌;而對於 40 多歲的澳大利亞人來說,甲狀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以及腎癌是主要影響因素。

癌症在老年群體中依然最為常見——據澳大利亞衛生與福利研究所的數據,2024 年,預計 88% 確診的癌症患者年齡在 50 歲及以上。

不過,年輕人中的癌症發病率正在上升,預計 2024 年將有多達 2 萬名 50 歲以下的人被確診患癌,其中 30 至 49 歲的人群風險尤其高,占病例總數的 84%。

早發性癌症的成因很複雜,可能涉及諸多影響因素,包括近幾十年來生活方式、飲食、肥胖、環境暴露等方面的變化以及其他因素。

同時,還有研究發現,大家每天都在食用的種子油可能會導致患結腸癌風險激增!

所以澳洲癌症率高,跟日常所使用的那些食用油究竟有關嗎?

02:種子油有毒?! 專家揭秘真相

事實上,「種子油」這個話題近來常常出現在社交媒體平台上。

不少內容將種子油描述為「有毒」的健康殺手,甚至將其與肥胖、某些癌症等現代生活方式疾病聯繫起來,並呼籲全面禁止這類油脂。

種子油究竟會不會危害健康呢?

種子油是一類植物來源的脂肪,通常從向日葵、油菜籽、大豆等種子中提取。儘管這些天然種子富含多種關鍵營養素,但在生產過程中,油脂需要經過多道工序提煉、去除風味並延長保質期。

這種精鍊過程會減少種子油原本含有的營養成分,比如維生素E。

許多觀點認為,種子油含有較高比例的ω-6脂肪酸,而ω-6脂肪酸已知會促進體內炎症反應。

當被食用時,這些酸在被稱為葉綠體的植物細胞部分合成,葉綠體負責製造和儲存食物。

這使得它們形成一種稱為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的長鏈脂肪酸。然後酶隨後將花生四烯酸轉化為類二十烷酸,一種生物活性脂質。

在結腸中發現生物活性脂質表明人體已代謝了它們,而如果過量食用這些物質會導致結腸發炎。

結腸炎症則會導致結腸中的細胞不斷分裂和再生,使它們更容易出現導致癌症的突變;且即使是慢性炎症也會抑制免疫系統破壞異常細胞的能力。

因此,很多人會認為種子油是導致心臟病等炎症甚至癌症相關疾病上升的關鍵因素之一,不少專家也呼籲多食用富含ω-3脂肪酸的油,如橄欖油和油。

但其實,身體的炎症並非由某一種食物或成分單獨引起,而是長期的飲食習慣共同作用的結果。

真正影響炎症的是整體脂肪攝入的平衡,而不是單獨的種子油。所以,關鍵問題不是種子油,而是在日常的飲食中如何使用食用油。

03:這些食品才是罪魁禍首改善飲食結構降低風險

如果仔細觀察日常飲食,會發現許多超加工食品(如餅乾、蛋糕、糕點、油炸食品)都含有植物油作為主要脂肪來源。

這些食品不僅可能使用種子油,還可能含有更常見的植物油混合物,例如棕櫚油(一種更飽和且更便宜的脂肪)。

從營養角度來看,這些油脂混合物的質量比單純的種子油更差。

雖然種子油會增加飲食中ω-6脂肪酸的比例,但植物油混合物往往還含有較高比例的飽和脂肪,而飽和脂肪已被廣泛認為與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有關。

總體而言,真正導致炎症上升的並不是種子油本身,而是超加工食品的過量攝入。這些食品通常還富含精製碳水化合物、糖分和低質量脂肪,而這些才是導致慢性炎症的主要因素,並且可能最終引發癌症。

主要的癌症和心臟病機構表示,沒有證據表明適量的種子油會引發這些疾病。

美國心臟協會也表示,「沒有理由避免食用種子油,而且有充分的理由食用它們」,因為它們可以降低膽固醇和心臟病、中風的風險。

而澳婦女健康協會也發文稱,其實種子油並不像社交媒體聲稱的那樣可怕,只是如果重複使用這些油,就會出現問題,且強調「關鍵在於比例」。

Raysa El Zein提到,大多數西方人攝入的ω-6脂肪酸比 ω-3脂肪酸多(有時比例高達 15:1),這可能會導致炎症。

「只要人們攝入足夠的ω-3脂肪酸,再攝入ω-6脂肪酸就不會引發炎症。事實上,兩者的綜合攝入量可以降低患心臟病和糖尿病等多種慢性疾病的風險。」

如果想要優化飲食結構,減少炎症反應,就需要關注整體脂肪的攝入比例,而不是單獨排斥某種油脂。

一般來說,每日60-80克的健康脂肪攝入可以通過以下方式輕鬆實現:每周至少食用三到四次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如三文魚或沙丁魚;

每天適量食用堅果和種子,以增加不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選擇適合烹飪的優質油脂,例如澳大利亞特級初榨橄欖油或牛油果油,它們富含單不飽和脂肪酸,對膽固醇水平的影響較為中性,甚至可能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

傳聞種造成諸多健康問題的「可怕」種子油背後,真正的罪魁禍首原來是很多人日常習慣食用的高加工食品。

所以,戒掉這些食物,改善飲食結構,就能降低炎症風險。

文章來源:smh/dailymail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料姐,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