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八大官宣2025年招生禁令
澳洲八大官宣2025年招生禁令!
中國留學生遭遇「雙重暴擊」!
2025年2月,堪培拉華人留學圈被兩則重磅消息炸開了鍋——新南威爾士大學(UNSW)突然關閉2025年所有入學季的留學生申請通道,悉尼大學則宣布不再承認中國4+0項目的語言成績證明。這僅僅是冰山一角,隨著澳洲政府「國際生比例40%上限」政策正式生效,一場席捲中國留學生的「寒冬」正呼嘯而來。
一、禁令風暴:八大名校集體「縮招」,華人家庭陷兩難
配額腰斬,申請窗口緊急關閉
根據最新政策,2025年起,澳洲公立大學國際新生人數被限制在14.5萬人,職業院校限制9.5萬人。以新南威爾士大學為例,2025年留學生配額從2024年的17,359人驟降至9,500人,縮水近45%。該校更於2024年10月16日提前關閉申請,未遞交材料者直接被划入候補名單。
受影響最嚴重的是商科、工程等熱門專業,而醫學、法學等本地保護性學科幾乎不再對國際生開放。
語言證明「一刀切」,4+0項目學生遭重創
悉尼大學近期宣布,不再接受中國4+0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語言證明(如西交利物浦大學、寧波諾丁漢大學等)。這意味著此類學生需額外參加雅思/托福考試,申請周期延長至少3個月1。一名堪培拉華人家長痛心表示:「孩子為避開高考壓力選擇國際課程,如今卻被政策『背刺』。」
在讀生遭「合規審查」,學信網認證成標配
澳洲多所高校啟動大規模材料核查,抽查比例高達10%。新南威爾士大學甚至要求中國留學生通過學信網認證成績單,其他高校也加強了對推薦信、實習證明的交叉驗證。
二、禁令背後:移民緊縮與學術誠信危機雙重夾擊
政府目標:2025年凈移民減至26萬
澳洲工黨政府直言,限制留學生是控制移民的核心手段。教育部長傑森·克萊爾稱:「大量留學生以學習為名實則打工,損害教育行業聲譽。」
學術造假「污名化」中國留學生群體
2024年,卡迪夫大學50名中國學生因語言成績作弊被開除,新南威爾士大學33人因代寫作弊遭退學10。MIT教授公開點名中國學生學術造假事件,更讓「誠信危機」演變為群體性歧視。
澳洲高校甚至對2018-2020年的作業進行倒查,一旦發現雷同或代寫痕迹,立即取消學位。
三、華人家庭應對指南:破局三大策略
搶佔「低風險院校」申請窗口
優先選擇偏遠地區大學:如塔斯馬尼亞大學、查爾斯達爾文大學,國際生比例較低,簽證優先審理。
關注「綠色通道」專業:護理、幼教等移民緊缺專業錄取門檻相對寬鬆。
材料準備「零瑕疵」
成績單雙認證:中英文公證+學信網認證,避免因格式問題被拒。
推薦信細節化:需註明推薦人職務、聯繫方式,並提供工作郵箱供校方核查。
學術誠信「紅線」不可碰
杜絕「輔導班依賴」:悉尼大學已發現30名學生因使用同一輔導班代碼被判定抄襲。
語言考試合規化:墨爾本大學明確要求考試必須在國籍所在地完成,跨境成績無效。
四、爭議與反思:城市發展與教育公平的博弈
高校財政危機隱現
國際生學費佔八大名校收入的30%,悉尼大學若削減12,150個名額,將直接損失2.4億澳元79。部分學者擔憂,此舉可能引發學費上漲、研究經費縮減的連鎖反應。
華人社區的「自救行動」
堪培拉華人家長協會正聯合法律機構,推動政府公開「40%比例」的立法依據,並要求設立過渡期補償機制。同時,多家本地中介推出「誠信培訓營」,幫助學生規範申請材料。
澳洲留學政策的收緊,既是挑戰也是警醒。對華人家庭而言,唯有以更透明的申請、更紮實的學術能力,才能穿越這場風暴。正如漢學家馬克林所言:「中國人的韌性,終將贏得尊重。」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澳亞日訊,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