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央行今年再降三次息?債券市場的豪賭

2025年02月21日 11:21

文/房十八

目前,市場正在進行一場關於降息的有趣博弈。

一方面,央行(RBA)剛剛啟動了四年來的首次降息,但表態謹慎,暗示可能不會急於進一步行動;另一方面,債券市場和基金經理們則嗓門拉滿,認定今年至少還有三次降息。

到底誰對?我們來拆解一下。

市場的信號:降息預期比央行更激進

先看數據——貨幣市場已經押注2025年年底前,RBA至少降息46個基點,相當於1到2次降息,並預計有77%的可能性會在5月再度降息。但央行卻表現得相當謹慎,表示會「根據經濟情況進一步觀察」。

投資市場的邏輯很簡單:如果經濟增長放緩,消費疲軟,央行遲早要繼續降息,晚降不如早降。

債券市場的幾位大佬更是直言不諱。Pimco澳洲區負責人Rob Mead直接拍板:「別聽央行說什麼『再觀察』,他們今年至少還會降三次。」

另一位固定收益市場的重量級人物,Jamieson Coote Bonds的聯合創始人Angus Coote,也表示市場的判斷是正確的,預計5月和8月還會各降一次,然後年底暫緩。他的核心觀點是,央行太過謹慎,不願意向市場釋放降息信號,主要是怕房地產市場快速回暖,造成通脹反彈。

這就有意思了。市場和央行的看法如此不同,誰會更接近現實?

央行的顧慮:房價與通脹的隱憂

央行的主要擔憂其實不難猜,就是房價。

回顧過去十幾年,每次RBA啟動降息,房價都會迅速上漲,帶動市場信心回升。利率下調不僅降低了借貸成本,還會推高房產價值,從而引發「財富效應」,讓消費者增加支出,這對抑制通脹可不是個好消息。

現在的情況也類似。儘管經濟疲軟,但澳洲的房價仍然維持在高位。如果央行明確釋放持續降息的信號,房市可能再次被點燃,導致通脹壓力回升。因此,央行的謹慎態度並非毫無理由。

不過,央行的策略也有一個問題:市場並不買賬。

經濟現實:如果沒有移民支撐,已經在衰退?

Pimco的Mead指出,如果把政府支出和移民帶來的額外消費剔除,澳洲經濟已經陷入衰退。

什麼意思?簡單說就是,當前的經濟增長很大一部分是由政府支出和帶來的需求推動的,而本地居民的消費能力實際上已經走弱。數據顯示,如果按人均計算,澳洲的零售銷售數據已經是負增長,這意味著普通家庭的實際購買力正在下降。

如果這種趨勢持續,經濟增長將更加乏力,央行最終也不得不選擇繼續降息。

下一步:5月降息?8月再來?

目前市場上有幾種可能的路徑:1. 5月降息,8月再降

(激進派觀點):如果第一季度通脹數據符合預期,RBA可能會順勢而為,5月再降一次,然後8月再來一刀。

2. 5月降息,年底前再觀望

(溫和派觀點):央行可能會在5月採取進一步行動,但希望等待經濟數據的進一步確認后,再決定是否繼續降息。

3. 「懷孕式暫停」(Pregnant Pause)

(謹慎派觀點):RBA可能會在5月按兵不動,選擇等待更長時間再做決定。

無論哪種情況,市場普遍認為RBA的最終選擇會是繼續降息,只是時間問題。而且,如果經濟數據繼續惡化,央行恐怕會比預期更早地採取行動。

投資者該如何應對?

對於房地產市場來說,降息意味著借貸成本下降,槓桿買房的吸引力會大幅提升。但市場上已有跡象表明,房價可能會提前上漲,投資者需要考慮時機問題。

對於債券市場而言,長期國債的吸引力正在上升,這也是為什麼不少基金經理正在大量買入固定收益資產。他們相信,未來的降息周期將帶動債券價格進一步走高。

對於普通房貸持有人而言,建議暫時不要急於鎖定長期固定利率貸款。因為如果市場的預期正確,未來貸款利率可能會進一步下降,現在鎖定可能並不是最優選擇。

結語:市場和央行的對賭,誰會贏?

目前的局勢很清楚,市場和RBA正在進行一場心理戰。央行想穩住市場預期,不希望房價過快上漲,但市場已經提前行動,搶跑押注降息。

接下來幾個月的數據將至關重要,尤其是4月底公布的第一季度通脹數據。如果物價增速放緩,RBA很可能在5月再次降息。否則,市場或許會繼續與央行僵持,直到經濟壓力讓央行不得不妥協。

最終的結果如何,5月見分曉。

*以上內容系網友走進自行轉載自澳房匯,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