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雙巨頭,一敗塗地

2025年03月06日 10:21

共1710字|預計閱讀時長4分鐘

前言

最近,國際評級機構惠譽的一紙公告在礦業界投下原子彈——礦產資源公司(Mineral Resources Limited, ASX Code:MIN)的信用評級被下調至”BB-“級,距離垃圾債僅一步之遙。

這家曾在2023年1月24日創下94.42/股輝煌的礦業巨頭,如今股價已縮水至21.48澳元每股(截至3月4日收盤價),總市值蒸發超70%。

更為戲劇性的是,將其推向神壇的與鋰礦兩大王牌,如今卻成為勒緊脖子的絞索。

在這背後,一場由”需求”主導的礦業興衰史正徐徐展開。

鐵鋰雙雄的時代紅利

2010年代,中國城鎮化率以每年1.4%的速度狂奔,催生了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鋼鐵生產命脈的鐵礦石價格,在2011年衝破190美元/噸歷史高位。

MinRes抓住機遇,將大利亞皮爾巴拉礦區的鐵礦石年產量提升至3500萬噸,僅2019年就從處賺取23億澳元收入。

2020年的疫情更是引爆了整個鐵礦石價格的行情,達到了220美元/噸,再創歷史記錄。

與此同時,2020年也是電動車爆發的元年。

當特斯拉在上海超級工廠按下啟動鍵時,全球鋰價在2022年飆升至7.5萬美元/噸的天價。

MinRes旗下Wodgina鋰礦的投產恰逢其時,鋰業務收入從2018年的1.2億澳元暴增至2022年的42億澳元,股價隨之青雲直上。

在中國需求的背書下,MinRes開啟瘋狂擴張:30億美元的昂斯洛鐵礦石項目、

14億美元的鋰精鍊廠、

數十億美元的債務融資。

巔峰時期,其總負債與EBITDA比率僅為2.3倍,資本市場將其視為”中澳資源走廊”的完美標的。

中國需求的結構性轉折

好景不長,2023年中國粗鋼產量首現負增長(-2.1%),鐵礦石價格跌破100美元/噸心理關口。更致命的是,MinRes主力客戶,中國民營鋼企的開工率持續低於60%,直接導致其鐵礦石業務EBITDA利潤率從42%腰斬至21%。

禍不單行,2023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突破65%后增速放緩,疊加碳酸鋰產能過剩,鋰價在18個月內暴跌82%。

MinRes被迫將Marion鋰礦減產30%,Wodgina項目甚至階段性停產,鋰業務現金流從凈流入9億澳元逆轉為流出3億澳元。

疊加物價上漲的壓力,西澳大利亞的柴油價格較疫情前上漲57%,礦工時薪突破45澳元/小時。

MinRes被迫將鐵礦石C1現金成本從38美元/噸推高至52美元/噸,在62%鐵品位礦粉離岸價僅85美元/噸的市場中,利潤率空間被徹底碾碎。

戰略誤判的致命代價

30億美元的昂斯洛鐵礦石項目,這個號稱”改變遊戲規則”的項目,實際資本開支超支48%,導致總債務飆升至58億美元。

更諷刺的是,其關鍵運輸公路在啟用三個月後就出現結構性損壞,2.3億美元的維修費用讓本已脆弱的現金流雪上加霜。

當凈債務/EBITDA比率突破7.3倍,MinRes被迫以跳樓價拋售資產:11億美元出售天然氣業務、折價30%出讓公路股權等等,這些”斷臂求生”的操作反而加劇了評級下調,融資成本從LIBOR(倫敦同業拆放利率)+200bps激增至+450bps。

除此之外,創始人Chris Ellison在鋰價巔峰期拒絕簽訂長協單,堅持現貨銷售策略,結果錯失鎖定60美元/公斤價格的窗口期。

更糟糕的是,就在2024年,ASIC對Chris Ellison涉嫌稅務欺詐的調查,更是直接摧毀了資本市場的最後信任。

市場信心的全面崩塌

在股票市場中,隨著MinRes的19%的流通股被借空,MIN成為ASX被做空最嚴重的股票。對沖基金精準狙擊其債務痛點:58億美元負債中,有23億美元將在未來24個月到期,而經營性現金流僅能覆蓋40%的償債需求。

並且其2027年到期美元債收益率飆升至18.7%,較同期必和必拓債券利差擴大至1200bps。

這意味著資本市場已用腳投票,將其歸入”准違約”的陣營。

而更有瑞銀的模型顯示,若鐵礦石價格跌破80美元/噸且鋰價維持現狀,MinRes在2025年將面臨9億美元的流動性缺口,這恰好是其現有授信額度的極限值。

十字路口的生死抉擇

當然Min也沒有坐以待斃,公司試圖通過”超大型無人礦卡”削減15%運營成本,但這項技術轉型需要5億美元投入,在當下融資環境中猶如天方夜譚。

同時MinRes頻繁接觸寶武、贛鋒鋰業等中資企業,但潛在買家都在等待更慘烈的價格出清。

某中資機構交易員直言,他們的資產就像過季奢侈品,我們需要至少40%折扣才考慮接盤。

另外,澳大利亞政府正在審查外國投資規定,MinRes核心資產可能被列為”關鍵基礎設施”,這為其引入戰略投資者蒙上陰影。

但是這是否能為MinRes爭取到來自澳大利亞聯邦政府或者西澳政府的資金支持也留下了一個問號。

結語

MinRes的隕落軌跡,恰似一部濃縮的礦業興衰史:當中國企業揮舞鈔票時,他們是最耀眼的資本寵兒;當中國需求退潮時,他們淪為資產負債表上的待宰羔羊。

這個殘酷的劇本不僅屬於MinRes——全球12家主要礦企的加權EV/EBITDA倍數已從2021年的9.8倍暴跌至4.2倍,昭示著資源行業的”中國溢價”時代的終結。

在達爾文港呼嘯而過的礦運列車上,滿載的鐵礦石依然駛向中國,但那個用資源換繁榮的黃金年代,或許永遠留在了過去。

對於MinRes而言,唯一的慰藉可能是:在礦業這個永不停歇的周期遊戲中,今天的輸家或許明天就能翻盤——只要他們能活到下一個黎明。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財經見聞,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