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西澳發現了一個不得了的事······
科廷大學地球與行星科學學院與西澳大利亞地質調查局的聯合研究團隊,在 Pilbara地區偏遠地帶的North Pole Dome(距離Marble Bar以西約40公里處)發現了保存完好的」震裂錐」結構。
通過對這些特殊地質構造的分析,科學家確認此處為距今35億年前的巨型隕石撞擊遺址,刷新了地球最古老撞擊坑紀錄。
【震裂錐揭示遠古撞擊奧秘】
震裂錐是隕石以超高速(超過36,000公里/小時)撞擊地表時,衝擊波在岩石中形成的錐狀斷裂構造,堪稱地質界的」時間膠囊」。
研究團隊發現的震裂錐特徵表明,此次撞擊形成了直徑逾100公里的巨型隕石坑,其釋放的能量足以將碎片拋射至全球範圍。
【改寫地球撞擊歷史】
「在此發現之前,最古老的撞擊坑記錄是22億年前的南非Vredefort隕石坑。」
科廷大學共同首席研究員Tim Johnson教授強調,」這個35億年前的撞擊遺址不僅將地球撞擊歷史向前推進了13億年,更提示我們可能遺漏了大量早期撞擊遺迹。」
共同首席作者Chris Kirkland教授指出,該發現為理解隕石撞擊對早期地球的影響提供了全新視角:」撞擊形成的熱液環境可能孕育了微生物的早期棲息地。更關鍵的是,這種規模的撞擊產生的巨量能量,可能直接參与了早期陸核(克拉通)的形成過程——這些穩定的古老陸塊構成了現代大陸的基石。」
毫無疑問,這一發現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填補了地球撞擊歷史的空白時間軸,更為探索生命起源和大陸演化提供了關鍵線索。
隨著探測技術的進步,科學家預計將發現更多遠古撞擊遺迹,逐步拼湊出地球46億年演化史的全景圖。
素材來源:The West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最西澳,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