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人棄私人醫保,寧交稅,專家困惑

2025年03月09日 16:21

到底該不該買私人醫療保險?

這個問題一直爭論不休,而最新數據更是讓人意想不到,不少高收入者乾脆不買保險,直接交 Medicare 附加稅(MLS)了。

交稅 vs. 買保險,哪個更划算?

根據比較網站Finder的最新研究,澳洲全國收入在 10萬及以上的人群中,有18%並沒有購買私人醫療保險。這意味著他們

每年至少得交970澳元的 MLS

最高甚至可能達到2265澳元

具體金額取決於收入水平

Finder健康保險專家Tim Bennett解釋說,很多人算了一筆賬后發現,與其每年花大錢買保險,還不如直接交MLS省事。

「有些人覺得,保費貴得不值當,買了保險可能用不到,但交 MLS 就是固定金額,反而更划算。」他說,「而且要避開 MLS,光買額外保險(如牙科、理療等)是不夠的,還必須購買住院保險。」

另外,還有人對澳洲的公立醫療系統很有信心,覺得反正能看病,不如直接交稅算了。

其實,買保險反而能省錢?

但Bennett指出,很多情況下,買一份基本住院保險,反而比交MLS更省錢。

「對於高收入人群來說,MLS不是一筆小錢,所以買個基礎的醫院保險,可能更划算。」

舉個例子,如果一名30歲、年薪超過151,001澳元的單身人士購買一份帶750澳元免賠額的住院保險,每年就能省下1,114澳元!

不過,如果年收入低於113,000澳元,那買保險就真的得掂量一下了,因為MLS適用於這個收入段,等於多了一筆額外支出。

MLS = 「看不見的虧錢」?

私人健康保險中介協會的CEOChristopher Zinn 認為,很多人根本沒意識到 MLS 其實就是另一種形式的「白花錢」。

這筆稅說白了就是個隱藏成本,很多人沒注意到,但它是真金白銀從你工資里扣走的。

「它確實能幫政府填補醫療預算,但對你個人來說,沒任何直接好處。」

不過,他也提醒大家,買保險不能只為了避稅,還要看看自己的健康需求、公立醫院資源,以及自己能負擔得起的長期費用。

「比如,你家孩子長大了,可能不需要牙套保險,但上了年紀后,髖關節、膝蓋手術可能就很重要了。」

私人醫療保險

真的越來越不值了嗎?

未來工作中心政策主管Greg Jericho則直言,

私人醫療保險「又貴又不值」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放棄。

「現在的問題是,保險費漲得太快,但保障範圍卻越來越少。如果你想降低保費,就必須放棄一堆重要的服務,導致買了保險也沒啥用。」

他甚至認為,政府應該減少對私人醫療行業的扶持,把錢投到公立系統上:「我們應該加大對公共醫療的投入,而不是繼續相信私營醫療會更有效率。」

「晚買=更貴」!

終身附加費坑了多少人?

另一個讓人糾結的問題是終身健康保險附加費(LHC)。

按照規定,如果你在 31 歲前沒買私人住院保險,以後再買,每多等一年,保費就要額外多交 2%,上不封頂!

Finder 的數據估算,對於60歲以上購買高端黃金級保險的人來說,這個附加費每月可能要多交68澳元到268澳元,長年累月下來可不是小數目。

怎麼買保險才划算?

比較服務Canstar的Sally Tindall建議,買保險時一定要精打細算,尤其是那些只是為了避稅的人。

「有些最便宜的保險,基本上啥都不保。如果你真的要用,那就得自己掏一大筆錢。」她說。

如果想找性價比高的保險,她推薦 青銅級保單,因為它們涵蓋的範圍更廣,比如 關節手術、疝氣、闌尾炎手術,但每周只需多付一點點錢。

如何省錢?她有幾個建議:

1、選更高的免賠額,降低每月保費(但要確保萬一出事,你能負擔得起)

2、額外服務(牙科、眼科、理療等)如果不是經常用,就別加了,省點錢

3、買自己真正需要的保險,不要花錢買一堆用不上的功能!

總的來說,私人醫療保險到底值不值得買,真的是因人而異。算賬前,先問自己:你是為了避稅,還是為了健康?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資訊,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