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7年關閉18家產科醫院,一些地方變「生育荒漠」
生育荒漠了
最近,澳洲的私人產科系統傳來壞消息——
過去7年,全國已有 18家私立產科醫院關閉或即將關閉,
最新的受害者是Hobart和Darwin的私立醫院。
提供這些服務的Healthscope直言,人手短缺和出生率下降是主要原因,
而醫生們則警告,這種趨勢可能會影響母嬰健康,讓更多孕婦無奈湧入本就壓力巨大的公立系統。
塔斯馬尼亞的婦產科醫生Kirsten Connan表示,大家對Hobart Private Hospital關閉深感失望。
她認為,澳洲人口不斷增長,母嬰醫療卻在萎縮,這種情況「令人無法接受」。
她直言:「如果不採取措施,未來澳洲的私人產科系統將變得極度昂貴,僅限於悉尼、墨爾本和布里斯班等大城市,其他地方將完全崩潰。」
住在Hobart的Kate Stephens就是個例子,
她的兩個孩子都是在Hobart Private Hospital出生的。
她說:「聽到醫院關閉的消息時,簡直不敢相信!我們本來還想再要一個孩子,現在完全不知道該怎麼辦。」
她表示,選擇私立醫院是為了獲得更好的照顧,尤其是她的兩次懷孕都被診斷出 胎兒宮內生長受限(IUGR),
如果不是定期產檢,很可能被忽略。
「公立醫院的資源已經很緊張,我不想再給它們增加負擔。」
「生育荒漠」在澳洲越來越嚴重!
私人產科的崩潰不僅影響大城市,澳洲偏遠和鄉村地區的孕婦面臨的困難更大。
越來越多的醫生指出,私人醫院紛紛退出產科服務后,很多女性不得不 長途奔波去生孩子,
甚至有的地區已經成了「生育荒漠」(maternity deserts)。
澳洲護理與助產士聯合會(ANMF)也對這一情況表達擔憂。
他們指出,私人醫院的助產士面臨工作量大、薪酬低的問題,導致招聘困難,進而影響服務質量。
ANMF呼籲,醫院和政府需要採取行動,比如提高助產士薪酬、改善人員配比、讓私人執業助產士獲得入院許可權,以增加孕婦的選擇。
而私立產科醫院的關閉,其實和錢脫不了關係。
澳新皇家婦產科醫學院(RANZCOG)表示,
私人產科的低利潤率,是導致醫院不願繼續提供服務的核心原因。
相比于其他高盈利的手術項目,產婦往往需要住院2-4天,遠不如日間手術「賺錢」。
RANZCOG主席Gillian Gibson直言:「如果這個趨勢繼續下去,公立系統將承受更大壓力,最終讓聯邦和各州政府多花數億澳元。」
澳洲聯邦政府已經注意到這一問題,並宣布提供600萬澳元支持塔斯馬尼亞產科服務,
同時NT政府也推出了新方案,讓私人保險公司為孕婦提供更多選擇。
然而,醫生們仍然擔心這些措施只是權宜之計,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面對越來越貴的私人醫療和資源緊張的公立醫院,澳洲孕婦的選擇變得越來越少。
一些醫療專家建議,政府應該允許助產士、GP和婦產科醫生聯合提供「套餐式」私立產科服務,固定自費金額,讓更多女性能負擔得起。
同時,健康保險公司也希望能提供更多選擇,比如助產士主導的產檢模式,以降低孕婦的醫療負擔。
目前來看,澳洲的私人產科系統確實面臨嚴峻挑戰。
未來,在澳洲生娃這件事,恐怕正在變得越來越複雜……
來源:Herald Sun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