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報道稱聯合國緬甸事務特使與中國公司有關聯,活動組織呼籲調查

來源:美國之音, 文章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和觀點。

  • 美國之音

資料照片:事務特使(左)在世界經濟論壇上會晤東盟秘書長高金洪。(2025年1月21日)

活動組織呼籲聯合國對緬甸事務特使可能存在利益衝突進行調查,之前一份報告詳細描述了這位特使的與在緬甸有利益的中國礦業和建築公司之間的關係。

《星期六報》(The Saturday Paper)報道了朱莉·畢曉普(Julie Bishop)與在緬甸經營的國有企業的關係,緬甸正義組織(Justice for Myanmar)隨後致函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Antonio Guterres)。此後許多其它組織也加入了要求調查的呼籲。

畢曉普曾任外長,現任校長,她沒有對這些聯繫發表評論。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P)向她諮詢公司的詢問沒有得到回應。

聯合國發言人斯特凡·杜加里克(Stephane Dujarric)說,畢曉普作為該國際機構的工作人員,受《聯合國憲章》和聯合國規章制度的約束,這要求「維持最高的誠信標準,包括有關任何潛在的利益衝突」。

他在給美聯社的聲明中說,「在這方面,特使會向本組織通報她的外部活動。」

畢曉普去年4月被任命為古特雷斯的緬甸事務特使。

緬甸目前正陷入內戰,軍方統治者正在與民主派和其他力量作戰。的主要武器供應國之一,緬甸軍方2021年從民選領袖昂山素季(Aung San Suu Ky)手中奪取了政權。中國支持的採礦和建築項目也是緬甸軍政府的主要收入來源。

緬甸正義組織在給古特雷斯的信中說,畢曉普與中國及其他在緬甸有利益的公司的聯繫構成了「不可接受的利益衝突,必須進行全面調查」。

該組織發言人亞達納爾·穆昂(Yadanar Muang)星期二(3月11日)對美聯社說,「失去緬甸公民社會的信任對於特使的立場來說是一個關鍵議題,因為她的授權涉及與公民社會以及其他相關利益相關方的接觸。」

畢曉普的公司在發給《澳大利亞人報》(The Australian)的聲明中說,它是「一家致力於提供戰略分析和指導的私人顧問公司」。

聲明說,「它不承擔受託人或執行角色,也不提供法律、公司或財務建議」,並且「任何潛在或實際的衝突都會得到申報和審核」。

澳大利亞外交部把問題推給聯合國,因為畢曉普不是澳大利亞政府的僱員。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強調,畢曉普的校長職務是兼職和非執行性的。

大學在發給美聯社的電子郵件中說,「校長通常在大學之外也有自己的利益,只要這些利益不與大學的利益相衝突,他們就可以自由地追求這些利益。」

《星期六報》說,她的諮詢公司被的能源轉型礦產公司(ETM)聘為採礦項目的戰略顧問,這是一家稀土公司,得到中國盛和資源(Shenghe Resources)的大力支持,「與中國有著廣泛的商業聯繫」。

ETM公司目前正起訴格陵蘭和丹麥,要求賠償幾十億美元,因為格陵蘭在這家公司已經開始在當地開發一個項目之後宣布禁止鈾礦開採。該項目在2021年禁令頒布后陷入停滯。

緬甸正義組織說,盛和資源是一家部分國有的稀土公司,據信其稀土來自緬甸,而緬甸是中國最大的重稀土供應國。

這個組織說,ETM公司的另一個合作夥伴是國有的中國交通建設集團公司(China Communications Construction Company),在緬甸有活躍的業務。

緬甸正義組織說,畢曉普還與參与緬甸當前和過去採礦和能源項目的澳大利亞公司有商業聯繫。

緬甸正義組織敦促古特雷斯調查畢曉普的「商業活動,考慮她繼續參与聯合國接觸活動的適宜性,並披露調查結果」。

(本文依據了美聯社的報道。)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