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專家警告: 下一場疫情必將爆發! 澳洲根本無法應對…
WHO公布未來最可能引發大流行的病原體名單,
H5N1禽流感、登革熱等高危疾病上榜
近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發布了一份涵蓋30餘種最可能引發下一次全球大流行的病原體名單。這份名單警示了哪些病毒和細菌最有可能對全球公共衛生構成嚴重威脅。
在這份名單中,最受關注的病原體之一是H5N1禽流感。目前,美國正在經歷這場病毒的快速擴散,科學家們擔心它可能會突變,並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從而引發全球公共衛生危機。
與此同時,蚊媒疾病登革熱(Dengue fever)?也引發了極大關注。這種被稱為「斷骨熱」(bone-breaking disease)的疾病,在美國的傳播速度已經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另一種引起警惕的病毒是猴痘(Monkeypox)。2022年,這種病毒曾導致全球範圍內的疫情,而當前在非洲爆發的一種新變種更加致命且傳播力更強,使其再次進入高危名單。
WHO:這些病原體最有可能引發下一場大流行
此次公布的病原體名單中,超過一半的病原體是2017年首次發布名單時未曾列出的。隨著疾病傳播模式的變化,全球科學家們認為這些新病原體更具威脅性。
除了H5N1禽流感、登革熱和猴痘,名單中還包括漢坦病毒(Hantavirus)、西尼羅病毒(West Nile Virus)、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SARS(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甚至已經被宣布根除的天花病毒(Smallpox)?也被列入名單。
WHO專家表示,儘管天花已經消失,但如果實驗室意外泄露,由於目前全球大多數人群都缺乏免疫力,它仍然可能迅速擴散並引發新的大流行。
另一個令人擔憂的病原體是鼠疫(Plague)和拉沙熱(Lassa Fever)。拉沙熱病毒會導致患者牙齦、眼睛和鼻腔出血,並可能引發癲癇發作,其傳播方式主要依賴嚙齒動物。
病原體篩選標準:哪些疾病最具「大流行潛力」?
為了篩選出最具威脅的病原體,WHO召集了來自50多個國家的200名科學家,對1600種病毒和細菌?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最終篩選出傳播力強、致病性高且缺乏有效疫苗【相關閱讀:顯微鏡學家發表對四家疫苗公司的成分分析】或治療方法的病原體,將其列入「高危名單」。
過去的名單(2017年和2018年)僅包括約12種病原體,而2025年更新后的名單數量大幅增長。?其主要原因在於氣候變化【相關閱讀:魔鬼在統治著我們的世界(24):環保主義(下)】、森林砍伐、國際旅行增長等因素,導致新型疾病更容易在全球範圍內傳播。
全球大流行的潛在因素:為何病毒傳播速度越來越快?
研究人員指出,全球化的發展加速了新型疾病的傳播,主要原因包括:城市化和森林砍伐:人與野生動物的接觸增加,導致病毒更容易跨物種傳播。
國際旅行增長:病毒能夠更快速地傳播到世界各地,增加了疫情爆發的可能性。
氣候變化:導致蚊媒和嚙齒動物的分佈範圍擴大,進而增加疾病傳播的風險。
WHO警告:未來爆發新的大流行只是時間問題,全球必須提前做好準備。報告負責人 Ana Maria Henao Restrepo 博士?表示:「這份名單幫助我們找出最關鍵的知識空白,並敦促各國儘快採取行動。」
面對這些潛在威脅,全球衛生機構、政府和研究人員需要進一步加強疫苗研發、疾病監測和公共衛生措施,以降低下一次大流行的風險。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澳洲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