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中文學校高調掛橫幅,引爆西人圈熱議

2025年03月21日 13:02

辣媽開場

在多元文化的社會中

的教育選擇往往

成為家長們討論的焦點

近期,在一所中文學校外

懸挂的橫幅

引發了關於文化認同

與教育方向的廣泛爭議

如何平衡傳統文化與本土文化的教育?

這裡是,不是中國

NO.01

真的是太可恨了!

近日,在悉尼的一所中文學校外,一條以「如果你想讓孩子上外國學校,就移居國外吧!」為內容的橫幅,引發了不少熱議。

這條橫幅在社交媒體上迅速傳播,吸引了成千上萬的關注,也引起了不少家庭的思考。

對於很多媽媽來說,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關乎學業的成績,更關乎孩子如何在多元文化的環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在全球化的今天保持自己的文化根基。

這起事件的背景是,悉尼的一所中文學校在校園外懸挂了宣傳橫幅,內容為「悉尼中文育才學校」,並附有聯繫方式和網站。

說實在話,在咱們華人群體里這樣的常規操作其實還挺常見的。

但是對少數人而言,似乎並非如此。白人媽媽Kobie Thatche看到后,憤怒地在社交媒體上表達了自己的不滿,認為這類中文學校應該退出

「還有誰厭倦在我們國家

看到這種垃圾?

這裡是澳洲,不是中國,

我們在這裏說英語。」

「澳大利亞不是中國,我們講英語」。

這一言論引發了不少網友的激烈討論,剛剛發布兩天,收到約3500點贊,評論多達近1300條。

很多人支持她,認為澳大利亞應該保持獨立的文化特色;

比如有人說:「我們將永遠為這種分裂主義感到遺憾。我們正變得越來越像部落,澳大利亞文化正在消失。游泳嘉年華曾經是真正的澳大利亞文化……現在由於缺乏興趣而被取消。我們正在變成另一個種族。」

而也有不少人認為這樣的言論帶有歧視性,並不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

還有人說:人中國學校,不也在教學英文嗎?

5個小時后,看熱鬧不嫌事大的Thatche再度發帖說,「澳洲壓根就不應該有伊斯蘭學校、中文學校,或者任何其他外國學校,如果你想讓你的孩子上外國學校,那就搬去外國。」

該帖再度引起關注,收穫超過4000個贊。

在此之前,她還轉發了澳洲那個種族歧視No.1的聯合黨(UAP)維州參議員Ralph Babet的帖子:

「支持中國就像餵養一隻老虎,

最終它會反咬我們。

必須停止這種行為。」

總之,就是妥妥的者就對了。

中文讓破大防了

NO.02

在這場圍繞文化差異的討論中,很多父母都面臨著是否讓孩子接受「本土教育」還是「中文教育」的選擇。如果孩子在中文學校學習,他們能更好地掌握母語和傳統文化;

但如果他們只在中文學校接受教育,是否會錯過與其他文化接軌的機會?這些問題困擾著許多家庭。但評論區給出中肯意見的人卻少之又少。

其中一位網友甚至說:「這些人根本不想融入社會,應該直接取消他們的簽證,給本地居民騰出住房。」

這樣的言論引起了很多網友的不滿,大家批評她是種族主義,並表示:「你把中文稱作垃圾,但卻崇拜美國,自己反而是什麼都不懂。」

「你是個種族主義的澳洲人。」

「你這個倒退的澳洲鄉巴佬才是真正的垃圾。」

不少支持多元文化的網友認為,澳洲本就是一個移民國家,大家都應該尊重不同的文化,而不是排斥它們。

這場爭論繼續發酵,有些網友甚至提到,「在澳大利亞的原住民早就使用自己獨特的語言,我們又為何要排斥中文?」

據我所知,澳大利亞憲法並沒有規定英語是澳大利亞的官方語言。說實話,你們這些歐洲白人移民才是真正的外來者,你們都應該學習澳大利亞土著語言。你這個種族主義**。

這些評論獲得了大量點贊,

凸顯了大家對於文化多樣性的認同。

針對這場爭議,中文學校的范校長表示,橫幅只不過是學校為前來上中文課的孩子和家長設立的一個標識,他並沒有想到這會引起這麼大的反響。

他還補充道:這條橫幅已經掛了十多年了

從來沒有收到過任何投訴

他個人也認為沒什麼大不了的

對於那些批評中文學校的人,范校長直言,「他們太敏感了,有點小題大做。」

他認為這是對華人社區的歧視,也不覺得這件事需要過度反應。

The End

辣媽結語

每個孩子的成長之路都是獨一無二的

作為媽媽

我們的責任是支持孩子們

做出適合他們的選擇

而不是單純的強求

他們走某一條既定的道路

在面對文化差異時

我們要保持寬容、理解和尊重

這樣我們才能幫助孩子們

在全球化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成為更加自信、開放和包容的人

編輯:辣媽幫

來源:綜合整理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悉尼辣媽幫,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