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月刊SPA的一篇報道,揭示了殘酷的現實:光鮮的外表之下,可能藏著絕望的人生。
在Blue Clean株式會社工作的鈴木亮太,負責東京都內及周圍的特殊清潔工作。同時他還是個擁有超過5.3萬粉絲的YouTube播主,他運營的頻道名為【特殊清掃頻道】,專門分享他在進行特殊清潔工作時的實況。
據鈴木亮太介紹,他們團隊曾經清理過一位孤獨死年輕女性的住所,住戶是在新宿歌舞伎町某夜店從事陪酒工作的20歲左右女性。
委託他們進行清掃的既不是死者的親人、也非死者朋友,而是下一任準備租住房屋的男租客。
一開始鈴木亮太和同事也都很疑惑,直到他們走進了那間屋子:只見滿屋散落著大量的名牌包,還貼滿了她和某位牛郎的親密合照,貌似是用金主的錢,來供養自己的牛郎「男友」。
看多了這類的社會報道,
鈴木亮太也只剩下唏噓,然而沒想到這還只是個開始,接下來事情的發展更加令人震驚。
因為當他們對遺物中的名牌商品進行鑒定時,鑒定結果顯示滿屋的名牌幾乎都是假貨。除了有些錢包、化妝品等小物件是正品,大一點的手提包全部都是高仿。滿滿堆了一屋子的包包,居然找不出一個正品。
示意圖
當然,金主們應該是不會連個真包都捨不得送的,推測是這位離世的女公關把金主送的正品包轉賣后,用差價購入了高仿品;日常還要拎著廉價的高仿替代品繼續維持著虛榮的表象給金主看,假裝一直都在珍惜地使用金主送的包包。
示意圖
哪怕是一屋子的假貨,也是死者留在這世上的一點念想。思及此,
鈴木亮太聯繫到了死者父母想要將遺物轉交,卻沒想到直接遭到了對方的拒絕,稱早已與女兒斷絕了關係。
示意圖
死者家屬不願意接收遺物,無奈之下
只能詢問房子的新屋主處理方式,得到的回答是「全部扔掉」,最終這些無人問津的假名牌們,跟它們的主人一樣,無聲無息消失在了人世間。
其實這並非個例,
鈴木亮太遇見的另外一個與牛郎有債務糾葛的年輕女性孤獨死現場,同樣觸目驚心。
清潔場所在一棟設計師公寓里,雖說是設計師公寓但房間狀態極其糟糕。該名年輕女性似乎是在樓梯上方扶手處自縊的,由於死亡兩周都未被發現,房間里的味道異常濃烈,體液滲透到了混凝土縫隙,導致異味難以徹底清除。
雖然自殺【相關閱讀:安樂死根本安樂不了,別宣傳了】原因不明,但目測又是和牛郎之間的愛恨糾葛,甚至牽扯到了債務糾紛。
當人們聽到「孤獨死」時,大多會聯想到老年人,事實上年輕人的案例也不在少數。從年輕人孤獨死的比例來看,八成左右是自殺,約兩成是意外死亡。
鈴木亮太就曾處理過一起疑似急性酒精中毒的案例:現場散落著高度數酒類,還發現服用安眠藥的痕迹。最初以為是自殺,但調查顯示屬於意外死亡,當事人似乎並無求死意願。
從事特殊清潔工作時,鈴木常會遇到年輕人的孤獨死現場,目擊的種種令人揪心。他曾在西東京處理過一宗25歲左右青年在浴室死亡的案例,雖然死因登記為蜂窩煤自殺,但他清潔時發現了一個疑似用於吸食毒品的玻璃管,年輕的死者很可能是在吸食毒品后精神錯亂狀態下輕生的。
除此之外,他還曾接到過23歲女性父母的委託,需要清理自殺女兒的房間。女生同樣是在浴室離世,現場顯示她服用大量安眠藥后割腕自殺,血濺滿了浴缸周圍,場面比影視劇還要觸目驚心。
除了浴室清潔外,他們還需要整理遺物。
有的死者房間散落著各種名牌服飾,留著某大手企業的工牌,顯然是被殘酷職場壓垮了;
也有滿地都是Uber外賣盒和堆積如山的披薩空盒,呈現典型的自我放棄狀態。
眼看因為多重壓力疊加,導致年輕人孤獨死的比例日益增高,網友們也是不勝唏噓。
雖然我自己已經不再年輕,但即便是在我年輕的時候,也無法想象所謂的「光明未來」。這不僅是因為我沒有特別想做的事情,更是由於對諸多社會問題的擔憂:少子化帶來的經濟和財政資源的減少、不斷下降的養老金水平、提高的退休年齡、停滯不漲的工資、持續攀升的物價,以及未能為國民帶來福祉的政府領導人。在日本,這一切都讓人感到不安,以至於無法懷抱夢想或希望。
因此,我對結婚和生育毫無興趣,目前與兄弟過著簡樸的生活。我能理解那種「只要現在開心就夠了」的年輕人的心態,但是也親身體會到了之後的空虛感,所以知道必須自我克制,不能太過放縱。如今的年輕人心理似乎非常脆弱,容易受到外界壓力的影響,比如參与非法打工。我認為有必要找到一種方法來強化他們的心靈,使他們能夠更加堅強地成長。思考如何做到這一點是非常必要的。
看起來活得光鮮亮麗的人,實際情況可能完全不同呢。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生活忙碌,如果有可以傾訴或者真心愿意幫助自己的人存在,情況或許會有所不同。此外,特殊清掃的工作本身就已經相當困難了,還需要面對逝者生前的處境和他們所處的悲傷環境,如果不是精神極其堅強的人,恐怕很難勝任這份工作。我對從事特殊清掃工作的人員深感敬佩。
即使成為了一個「大人」,人們也很難變得完全堅強。
不論是二十多歲、四十多歲、六十多歲還是老年人,如果能有可以依賴、能夠相互支持並且擁有可靠判斷力的家人、朋友生活才能活下去。能夠獨自一人處理好一切的強者畢竟是少數。關鍵在於在遇到困難時能否進行適當的求助,社會中是否存在這樣的援助機制,這才是決定一個社會是否容易生存的重要因素。
職場壓榨、物質崇拜、情感缺失…吞噬著一個又一個年輕的生命,希望未來能夠有更加完善的心理干預機制,以拯救那些在都市霓虹中迷失的年輕靈魂。
*以上內容系網友澳洲一點通自行轉載自東京新青年,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