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專訪:維州企業主路在何方?各行業現狀親歷
「賺錢越來越難,活下去成了最大目標。」
這不是口號,而是維州無數中小企業主的真實寫照。物價飛漲、利率高企、消費低迷……這些看似冰冷的經濟術語,其實早已滲入每一個正在為生計苦撐的小店、小廠、小團隊中。
昨天我們聚焦了建築和餐飲行業的困境,今天我們把鏡頭對準旅遊、地產和進出口領域,繼續還原一個「真實的市場」。面對重壓,有人在堅持,有人在轉型,也有人在思考:「我們該怎麼走下去?」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聽聽他們的故事,也歡迎你在評論區留下自己的看法或經歷。
「出境游回暖,旅游業真的翻身了嗎?」
Sarah是一家旅行社的老闆,業務涵蓋澳洲本土及海外旅遊項目。面對鏡頭,她回憶起過去三年的心路歷程。 「口罩期間生意確實不好,出國受限,行業幾乎停擺。」那段時間是她從事旅游業以來最艱難的階段。旅行受阻,許多旅遊項目被迫取消。與此同時,經濟低迷,許多人失業,消費者對旅遊支出更加謹慎。蕭條,成為那三年裡多數人的共同記憶。
口罩過後,一切都開始緩慢復甦。 Sarah表示,「首先是澳洲本土旅遊逐步恢復,隨後出境游也慢慢回暖,特別是像日本和斐濟這些免簽目的地。」談到目前的中小企業優惠政策,Sarah認為仍需進一步觀察,「減稅政策不錯,但關鍵在於減稅幅度。如果減稅幅度過小,許多人可能不會因為節省了些許資金就去旅遊。」對於中小企業的稅收抵免政策,比如2萬澳幣的資產稅收抵免,Sarah表示支持:「當然,這對小型企業來說幫助很大。」
維州樓市復甦難?
開發商&買家雙雙陷困局
「相比其他州,維多利亞州的房地產市場恢復得更慢。」地產公司創始人Michael坦言。
受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漲影響,地產開發商如今面臨的困境遠比口罩前嚴峻。與此同時,利率仍維持在4.10%的高位,令不少原本計劃貸款購房的買家望而卻步。
對於一些旨在支持房地產市場的政策,Michael直言影響有限。例如,針對海外購房者購買二手房的禁令,在他看來影響並不大。 「許多海外買家本就對二手房興趣不大,更傾向於購買新房,因此該禁令波及範圍較小。」
對於放鬆住房審批和管制的政策,Michael持積極態度。例如,簡化後院奶奶房的審批流程,他認為此舉有助於預置房產業和小型房產市場的發展。
貿易戰+經濟放緩,
進出口企業如何突圍?
最後出鏡的是這位神秘嘉賓,是山東商會會長、知名企業家陳廣保先生。作為在澳洲從事進出口貿易多年的企業家,陳會長敏銳地察覺到了貿易形勢和環境的變化。
「進出口貿易的關鍵在於雙方的經濟和產業結構。」陳會長一語道破進出口貿易的本質。從澳大利亞的出口角度來看,貿易格局已開始發生變化。 「對華出口已經不再像以前那樣了,高端產品的消費減少,或者說是消費降級。」陳會長坦言。與出口情況類似,澳大利亞的進口形勢也發生了變化。 「澳大利亞是資源出口國,缺乏製造業,採礦業和農業對機械的需求很大。」
談到當前全球形勢,陳會長表達了對自由貿易的支持:「自由貿易實現互利互惠。雖然關稅戰的目的是保護國內產業,但最終會將成本轉嫁給消費者。」毫無疑問,貿易戰沒有贏家。自由貿易大大降低了原材料成本,最終惠及廣大消費者。
就在去年,澳大利亞工黨領袖阿爾巴尼斯宣布,自2024年7月1日起取消約500種商品的進口關稅,涵蓋洗衣機、冰箱、牙刷、睡衣等日常用品。財政部長吉姆·查爾默斯表示,此舉占關稅總額的14%,是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單邊關稅改革,旨在惠及企業、消費者,降低物價和成本並促進經濟發展。澳大利亞兩黨對自由貿易的堅定支持,成為進出口商的重要支撐,為市場帶來更多機遇。
市場改革進行時:
中小企業翻身,消費者也能分杯羹?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無論是減稅、放鬆管制,還是推動自由貿易,最終都指向市場化改革的方向。這些政策不僅將惠及中小企業,最終也將造福廣大消費者。在全球經濟下行、貿易環境惡化的背景下,無論是工黨還是聯盟黨,只有堅定不移地堅持市場經濟,以經濟增長為核心,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才能為澳大利亞贏得光明的未來!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聚澳傳媒,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