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江湖大洗牌!Aldi正在改變澳洲人的購物習慣

2025年04月11日 17:59

當年,誰能想到,一個連名字都不怎麼被熟知的德國超市品牌,會在短短二十多年裡,打破雙雄的格局?

2001年,開出了第一家店。900種商品,90%是陌生品牌,自己帶袋子自己打包,沒有會員積分、沒有促銷花招,簡單到讓人懷疑能不能活下去。

但時間給出了最響亮的回答。隨著物價飛漲、生活成本壓力倍增,越來越多人意識到,省錢,才是生活的硬道理。Aldi,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悄悄崛起的。

最新數據顯示,澳洲超市行業一年能吸金約1400億

,依然牢牢佔據著頭兩把交椅,分別擁有37%和28%的市場份額。但Aldi的份額已經悄悄攀升到10%,成為無法忽視的第三極力量。

澳洲競爭與消費者委員會甚至直言,Aldi的存在,起到了壓低整體物價的重要作用。

Aldi為什麼能這麼快逆襲?專家總結了幾點。第一就是極致的低價策略。沒有複雜布局,一切只為省成本、讓利顧客。

第二是創造了”Special Buys”——每周更新、限量供應的驚喜商品區,從廚房電器到露營裝備,常常讓人抱著買麵包的心,推著高壓鍋走出超市。

第三則是堅持用”幽靈品牌”——雖然產品是自家找工廠做的,但不會打上”Aldi”的商標,而是用Belmont、Radiance、Lacura等名字,讓消費者感知到品質,而不是廉價。

相比之下,Coles和Woolworths這兩大巨頭近年口碑下滑,被不少消費者指責價格虛高、套路太多。

原本被信任的名字,如今也被打上了「不那麼靠譜」的標籤。而Aldi一貫的”質優價廉、無套路”策略,在生活成本爆表的當下,反而成了最大競爭優勢。

不過從人流數據來看,Aldi每月仍只有45%的光顧,而Woolworths和Coles的月訪問率都在70%以上。因為歸根到底,便利性依然很重要,家門口誰離得近,誰就更容易拿到客流。

但消費習慣正在變化。越來越多澳洲人不再忠於某一家超市,而是學會”多點開花”。

三分之一以上的維州居民已經習慣於在多家超市分批採購,只為用最划算的價格裝滿購物袋。小眾超市如Costco、Reject Shop也在迅速吸引追求性價比的新客群。

在線購物也在狂飆,疫情前只佔超市收入2%的線上銷售,如今在Woolworths已飆到12%。大推車採購變成了小籃子輕提,每周大掃貨變成了幾天一逛,日子越過越精細,消費越變越理性。

本文信息源於heraldsun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吃飯吧,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