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貿易戰白熱化! 澳洲也在做最壞打算…

2025年04月13日 13:04

一場「全球博弈」正在發酵!

中美貿易戰不斷升級

你以為只是兩國較勁?

其實,最先「中彈」的

是那些靠出口吃飯的人!

義烏—製造的風向標

小商戶最有發言權:有人堅定喊「打到底」

也有人工廠停工、訂單腰斬

而在

商家同樣心驚膽戰:紅酒出口商邊做邊看

跨境電商開始囤貨防風險,

有老闆直言:「表面平靜,其實心裏特別緊張!」

這不是冷冰冰的政治話題,

這是一場橫跨大洋的「現實衝擊波」,

影響著你我身邊每一個

做生意、拼生活的人。

到底這場貿易戰還要卷多久?

普通人又該如何在不確定中自保?

我們來聽聽他們怎麼說…

01 從街頭採訪看義烏現狀:他們怎麼談中美貿易戰?

近期,中美兩個超級大國之間的貿易戰愈演愈烈,引發了全世界的關注。

在這樣的背景下,浙江義烏,這座以「小商品之都」聞名的城市,首當其衝地感受到貿易戰帶來的衝擊。

這兩天,小紅書博主【熊貓有乾貨】發布的一條街采視頻火了。

他去了浙江義烏,一個全國聞名、全球認準的「小商品之都」,問了幾個老百姓幾個不普通的問題:「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你們怕不怕?」

「商品漲價,你們擔不擔心?」

「你們對祖國有什麼想說的?」

看完那條視頻,有點說不上來的感覺。

義烏人笑著說、懟著說、嘆著說,但說出來的每句話都很真實,很「人話」。

這一仗,雖然打在國際層面,疼的卻是他們這些靠外貿吃飯的普通人。

採訪中有人說得特別乾脆:「肯定要反對老美,支持祖國。」

還有人表示:「能抵制美國,就抵制到底。」

這就是不少義烏人的態度。

他們沒啥複雜理論,也不愛講什麼宏觀經濟,態度就一個字:「挺」!

義烏人可能還真不是嘴硬。回顧過去這些年,從最早擺攤,到干、做電商、搞直播,義烏人一直都是「在變化中生存的高手」。

但視頻另一面,也藏著不少不安。

有做外貿年輕人說:「訂單越來越少了,沒生意了。」

還有人擔憂面臨大部分人的失業,而且有些工廠已經停產,怕自己找不到工作。

還有一個做亞馬遜出口的老闆說得很直白:「訂單量急劇下降,出口海外的電商情況非常差。」

這些不是抱怨,也不是躺平,而是「戰場」上真正被子彈打到的人。

他們更焦慮生計。他們也不是不關心國家大事,只是更關心眼下的「明天早飯在哪兒吃」。

儘管如此,幾乎所有被採訪的人,在說到「祖國」時,都挺直了腰板。

當採訪人問道:由於中美貿易戰可能引起本地商品的漲價,問他們是否擔憂。

有些人也是表示完全不怕,就要和老美抗到底!

「我覺得我們祖國會更強大更團結!」

說到底,義烏不是一個普通城市。

它是中國製造、中國外貿的「溫度計」和「風向標」。

這裏的變化,就是中國在全球貿易風浪中起伏的縮影。

而義烏,不過是這場博弈中最先感到寒意的城市之一。

事實上,受到影響的又何止是中國?

在大洋彼岸,澳洲的華人商家們也同樣在悄悄感受著這場中美對抗帶來的餘震——不論是做紅酒的、做超市的,還是靠跨境電商吃飯的,大家心裏都開始有些發緊了……

02 從義烏到澳洲,另一端的華人商家也在焦慮…

中美貿易戰的烈度不斷攀升,澳洲並不是主戰場,卻處在風口浪尖的交叉點。

特別是那些做進出口、做平台供應鏈的華人商家,沒人敢掉以輕心。

一位資深華人經濟學家、莫納什大學的史鶴凌教授就表示,這場貿易戰對華人貿易商來說,「很明顯是一場挑戰」,並直言——「挑戰遠遠大於機會。」

據《今日澳洲》報道稱,做葡萄酒出口生意的Mimi Wang,是某酒庄的負責人。

她坦言目前進中國仍是零關稅,甚至因為中方對美國酒加了關稅,「現在看來對我們是有利的。」

但她也話鋒一轉:「不排除之後會有對等關稅,特別是我們很多原材料都是進口的,像橡木桶這些『乾料』,一旦供應鏈出問題,成本就要上去了。」

她用一句話總結自己的狀態:「一朝被蛇咬,哪怕現在沒被影響,也一直在緊盯形勢。」

做電商平台的Andrew Ge也說得很實在:「目前沒感到什麼影響,但不代表後續不會有。」

他最擔心的是「跟進美國」的政策,如果真的出現類似操作,「那就比較致命了。」

另外,他還提到合作的一些供應商也有美國業務,「我們擔心他們的賬期會不會收緊,對我們來說也會形成壓力。」

悉尼Eastwood的一家華人超市老闆,則更是把小心思全說了出來:「你看我表面平靜,其實心裏特別緊張。」

他的商品目前仍能順利清關、正常銷售,但他已經開始做「防波動」的準備,比如考慮先多囤一些貨,「怕以後漲價或限貨能撐一陣子」。

但他也苦笑:「要是最後砸手裡了呢?」

更現實的是,他已經發現「部分商品清關時間在變長」,而且有些產品的到貨時間開始不穩定,這些細節讓他感覺利潤空間正被一點點侵蝕。

史鶴凌教授還指出,雖然這場貿易戰矛頭直指中國,但實際上「是通過中國,間接影響」。

他說:「如果中國經濟進一步低迷,那對澳洲的鐵礦石出口、教育出口,以及農產品出口,都會有很大影響。」

同時,對於那些同時在歐洲有市場的澳洲華商來說,情況也不樂觀。

教授解釋道,一旦中國的產能過剩,可能會轉向歐洲傾銷,但「歐盟已經公開表示不歡迎這種做法」。也就是說,歐洲也可能封鎖市場,生意會更難做。

03 小編結語

貿易戰,從來不是冰冷的數字遊戲,它背後連著的是一條條訂單、一家家工廠、一個個家庭的生計與希望。從義烏到悉尼,從工人到老闆,從中國製造到澳洲倉庫,這場看似遙遠的博弈,正在真實地改變著無數普通人的日常。

有人說,這是新時代背景下的「全球化震蕩」,也有人說,這隻是經濟周期中的一次「重構」。但無論怎樣,對於身處其中的企業與個體來說,它不抽象、不理論,而是切切實實的焦慮、選擇和應對。

面對不確定的未來,有人樂觀,有人緊張,也有人默默在調整和自救。沒有人能給出標準答案,但每一個踏實生活、冷靜判斷、積極應變的人,都是這個時代最值得被看見的力量。

時代會變,但人心不能散,信念不能亂。希望風浪之後,每一個努力生活的人,都能等來屬於自己的平穩和晴天。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大澳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