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無痛!剛剛,澳洲又帶來好消息
簡單無痛
澳洲的醫療研究人員近期又取得重大突破:一項 「簡單且無痛」 的子宮內膜異位症檢測方法離真正應用又近了一步。
子宮內膜異位症在全球影響著大約七分之一的女性,
在澳洲,約有一百萬名女性受到影響。
由於其癥狀常常模糊不清,確診平均需要十年時間!
總部位於墨爾本的Hudson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近日公布了一項 「概念驗證」 的研究成果。
他們發現:女性經血中含有一種僅在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體內才出現的異常蛋白質,
通過檢測這種蛋白質,有望實現非侵入性早期診斷。
該研究的主要作者Shanti Gurung表示:雖然這種蛋白質每個人體內都有,但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的這種蛋白質攜帶方式存在缺陷。
這種 「載體」 被稱為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簡稱EVs),
它們是起源於子宮內膜細胞的微小顆粒,存在於月經血中。
Gurung表示:EVs的作用是讓細胞之間互相傳遞信息,
但當它們出現問題時,就會觸發病灶的形成與擴散,
這正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疼痛癥狀的根源之一。
她說:我們在經血中提取的EVs里檢測到了大量蛋白質,
並發現患病女性的這些蛋白質和健康女性有明顯差異,這讓我們非常振奮。
Gurung是由Caroline Gargett教授領導的研究團隊成員,
該團隊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開發無需手術、即可早期診斷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方法。
目前,確診該病仍依賴昂貴且具有一定風險的腹腔鏡手術和組織顯微檢查。
Gurung表示,這一 「門檻」 嚴重影響了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管理與治療。
她說:我們目前最大的問題是對疾病機制了解不足,
加之確診時間太晚,使得治療受到很多限制。
而她們這項發表在Journal of Extracellular Vesicles期刊上的研究成果,有望同時解決兩個難題:提早診斷和改善治療效果。
Gurung說: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哮喘或糖尿病需要十年才能確診,
而且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只是暫時性的手術,那這將是怎樣的生活?
這正是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所面對的現實。
她表示,目前團隊正利用EVs開發一種簡便的診斷工具,
未來或將成為女性在家中就可自行操作的檢測方法。
Gurung介紹道:這是首次有研究系統性地分析了子宮內膜異位症患者和健康女性在經血EVs中蛋白質攜帶差異的完整清單。
若能更早診斷與治療,不僅能節省時間與金錢,更能避免成千上萬女性長期遭受的慢性疼痛和不適。
這種病對生活質量的影響是全方位的。
除了劇烈疼痛和生育問題外,還嚴重影響患者的各項正常工作和生活。
在澳洲,每位患者每年平均要承擔3.1萬澳元的相關成本,主要是由於工作效率的損失。
Gurung還稱:如果我們能讓檢測變得簡單又無痛,那對成千上萬的青少年與女性,
她們的家庭,甚至整個社會來說,都是改變命運的一步。
接下來,團隊將進行更大規模的臨床試驗,
並希望在五年內正式推出這種快速、便捷的居家檢測工具。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