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家裡的鹽換了!」專家發出緊急警告
「要想甜加點鹽」這是很多烹飪高手的秘訣,但是現在大眾卻開始有了新觀點,抵制高鈉鹽食物成為很多健康博主的主線,甚至很多人開始「談鹽色變」,當很多慢性病都和鹽挂鉤的新聞充斥生活日常后,極端的站隊也開始爭論不休,還來不及「戒糖」的人們又開始卷「戒鹽」了。
thelancet
2019年6月出版的《柳葉刀》(Lancet)雜誌刊登過一篇關於分析1990年至2017年間中國人的死亡原因,發現原本高居第一的呼吸系統癌症已經掉到了第三位,現在排名前兩位的分別是中風和缺血性心臟病,兩者加起來佔到中國人死亡原因的近40%,飲食不當,過多攝入鹽分是最重要的誘因。
吃鹽對身體不好,但是不吃鹽又會提不起勁兒的矛盾讓人糾結,日常攝入鈉鹽量平衡讓各國抓狂的當下,我們的「鹽鹽自由」應該被卡在哪個點呢?
1.熱衷控鹽的英國人
「低鈉飲食」火遍全網,但是沒有比英國人更加急迫的「鹽控」,早在2003年,英國就開始了全民「減鹽運動」,這次的減鹽目標是從供應商入手,把握「鹽頭」,搶佔商機,最終效果也是不錯的,通過五年時間,超市中的大多加工食品的含鹽量都下降了20%~30%,並且逐漸推廣到餐館等食品供應商。
CNN
這樣也就間接的給英國民眾注入一個主流觀念——吃鹽多對身體不好。
為了讓大眾更加深刻的認識到減鹽的好處,2007年英國政府還直接推出「紅綠燈計劃」,這個計劃很符合英國人的邏輯,從包裝上入手,通過商家在包裝袋上用紅綠燈的方式標明脂肪、飽和脂肪、糖和鹽這4種成分的含量,直接告訴消費者什麼是健康飲食習慣,這也就是為什麼很多英國人固有思維里會認為綠色包裝食品等於健康食品,而經常食用紅色包裝食品的則是被默認為不健康。
不過這都不算什麼,英國上百家食品公司直接簽署相關「減鹽」協議,承諾降低食品含鹽量的做法也是「舉世無雙」的,行業中對薯條、炸魚、三明治等這種受歡迎的快餐設定了含鹽的標準,也是為什麼在英國吃到的洋快餐會口味偏淡。
2013年,英國衛生部直接將民眾日均食鹽攝入量控制在6克以內作為公開的倡導,英國官方還直接通過社會上各種組織來進行引導大眾低鹽飲食,英國政府也每年至少耗資500萬英鎊在控鹽活動上。
CNN
在這樣的引導下,英國衛生部公布數據卻顯示,86%的英國人知道吃鹽太多有害健康,但有超過一半的人購買食品時從不或很少考慮食物含鹽量。
所以英國政府又開始對減鹽進行超乎想象的苛刻和認真。2025年10月開始即將實施的《反肥胖法案》直接讓很多廣告商措手不及,黃金時段早上5點半至晚上9點之間再也不能看到爆米花、堅果和薯片的廣告了,因為這些都是「垃圾食品」往往含有過高的鹽分或糖分,英國衛生和社會保障部認為這樣的措施有利於鼓勵食品行業進行配方改革,也促使國民更加健康的生活。
這一系列操作下,最後的效果還是不錯的,至少讓國民中風案例下降了2萬多個數據。
2.不鹽而愈
人到底能不能不吃鹽?我們這裏說的不吃鹽,是不直接食用鹽,有趣的現象是,生活中我們可以看到動物舔鹽的行為是罕見的,而全球有許多地區的居民,例如愛斯基摩人、印第安人、撒哈拉土著人等都不吃鹽,不僅身體內不缺鹽,還生活好好的。
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們從食物中獲取有機鹽,而不是直接食用鹽來填補身體無機鹽。
但是如果人直接從食物中獲取有機鹽就能滿足身體所需,那麼為什麼還有很多人會主動去給食物添加無機鹽呢?這被科學家稱為「鹽癮」,雖然有些誇張,但美國艾奧瓦大學教授金·約翰遜就做過一個關於鹽的實驗,把「鹽癮」的存在很直接的體現出來。
實驗中分別給不同組的老鼠食用鹽,當吃鹽成為一種習慣之後,如果不給老鼠吃鹽,它們就會情緒低落,甚至對平時愛喝的糖水失去興趣。
而這種現象的罪魁禍首則是鹽能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這種愉悅感和尼古丁、酒精一樣,所以看到生活中有些人會越吃越咸,就算明知道吃鹽多不好,但還是不能控制住自己的嘴巴。
外賣也是很多高鈉食物的主場,作為主角的給予味蕾不一樣的體驗。而口味重的第一波受害者們開始患上了慢性疾病,此時健康飲食的概念開始回歸生活,當清淡飲食回歸主場之後很多人的疾病開始好轉,年輕人們也開始崇尚清淡健康的飲食習慣,放棄了重油重鹽的飲食習慣后,小病小痛好像自愈一樣的簡單。
thelancet
澳洲昆士蘭邦德大學研究員也發現烹飪時使用鹽替代品與降低早死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相關。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降低鹽的攝入,會讓實驗者的身體發生變化,剛開始低鹽食物可能嘗起來很乏味,但你的味蕾可以在短短几周內調整,之後開始適應新的口味。
3.少吃鹽沒用,吃太少也不好
那麼少吃鹽那麼多好處,那乾脆吃少些,或者乾脆不吃,但是這樣的行為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因為目前吃鹽最多的國家韓國,他們的高血壓和冠心病的發病率反而是世界最低,這種「韓國悖論」在日本和法國都有體現,日常飲食中鈉的攝入很高,但是似乎很難影響他們的身體。
thelancet
2022年的4月,加拿大學者在柳葉刀雜誌發表了一個迄今規模最大的,減少鈉攝入量與心力衰竭關係的隨機對照臨床試驗結果,以證明少油少鹽的清淡飲食可能對健康來說風險很大。
歷經六年橫跨六個國家的觀察實驗中,科學家發現,一味的追求低鈉飲食並不會降低心衰患者死亡、住院、進行急診的風險,反而帶來一系列問題。
顛覆認知的是,他們的研究中發現,限製鹽的攝入,還會導致胰島素敏感性的降低,由於糖尿病是胰島素抵抗的一種狀態,這就意味著,限製鹽攝入可能對糖尿病患者造成危險,那麼本來想通過控鹽來達到緩解糖尿病的方式看來是行不通了。
thelancet
引人注意的是,2025年1月,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發布《低鈉代鹽製品使用指南》,鼓勵人們通過低鈉鹽來替代普通食鹽(氯化鈉),減少因高鈉鹽攝入過量而引發健康風險,也就是說我們的吃的鹽也需要進行一場廚房革命。
普通食鹽和低鈉鹽的對身體的好處的區別不止一點點,2025年2月,武漢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人員在《美國醫學會雜誌》子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用低鈉鹽替代普通鹽,有助於降低血壓。
而2022年北京大學臨床研究所武陽豐教授也通過《中國循環雜誌》發表文章鼓勵家庭和餐館、食堂和食品生產企業都用低鈉鹽代替普通食鹽製作和加工食品,因為可以降低我國的10%的死亡率。
BBC Chinese
這一點和2021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發表的一項研究觀點一致,都是在倡導大家食用用低鈉鹽替代普通鈉鹽。
但是這樣的觀點引起一些網友的擔心,認為低鈉鹽其實是另外一種深加工的鹽,或者說是「科技越狠活」,大家都去用低鈉鹽會引發另外一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還不如少放一些食用鹽,口味清淡一些。
寫在最後:
從古至今,鹽作為「白色黃金」一直受到大眾的歡迎,成為我們的必備之物。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它卻進入了當代健康飲食的黑名單,高油高鹽主打一個對身體有害,低鈉鹽、替代鹽應運而生也給我們敲響警鐘。
凡事都有一個度,切莫多,切莫少,雨露均沾的讓鹽發揮最大的效果也不失另一番風味的味蕾體驗。
*以上內容系網友Danny在澳洲自行轉載自英國大家談,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