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對嗎?芝士越來越便宜,澳洲奶農卻快撐不下去了
澳洲奶農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困境:儘管本地乳製品產量不低,但在生產成本持續走高的背景下,越來越多消費者轉向價格更低的進口產品,這讓本地奶農在市場競爭中節節敗退。
目前,澳洲市場上約有四分之一的乳製品為進口產品,芝士和黃油尤為突出。令人意外的是,儘管去年財年澳洲本地奶農僅芝士的產量就高達38.7萬噸,進口量仍在不斷上升。
Rabobank高級乳業分析師Michael Harvey表示,儘管澳洲擁有龐大的本土乳業,仍然大量依賴進口乳製品。
「我們看到很多芝士是作為原材料或食品加工用途從紐西蘭甚至美國進口的,主要用於餐飲行業,有時也進入零售渠道。」Harvey說。
他指出,這是一個長期趨勢,隨著澳洲牛奶產量持續下降,市場對進口產品的依賴逐步加深。「價格同樣是關鍵因素。當本地產能不足,而進口產品價格更有優勢時,進口自然成為首選。」
Woolworths發言人表示,公司一直致力於支持澳洲本地奶農。「我們銷售的大多數乳製品都來自澳洲本土。我們重視為顧客提供多樣選擇,同時確保所有乳製品清晰標註產地,幫助消費者做出明智的購買決定。」
Coles方面則強調與超過100位澳洲奶農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Coles銷售的大部分芝士由我們的澳洲供應商本地生產,超過80%的日常芝士產品是用澳洲牛奶製成。」
1、進口激增引發業內擔憂
Australian Dairy Products Federation(澳大利亞乳製品產品聯合會)的首席執行官Janine Waller表示,進口乳製品數量不斷增長,已成為加工行業的「重大隱憂」。
「澳洲消費者越來越多地購買便宜的進口乳製品。如果看過去一年的數據,每消費四件乳製品,就有一件是進口的。」Waller指出,這些進口產品在市場上已佔據一席之地。
她認為,生活成本壓力是造成這一局面的關鍵因素。「消費者傾向於選擇超市的自有品牌或促銷商品。即便他們希望支持澳洲製造,但有時候他們並不容易分辨貨架上綠色和金色包裝的產品是否真的產自澳洲。」
與此同時,本地乳製品在價格上的競爭力持續下滑。Waller表示:「過去三年,我們原材料的採購成本一直高於國際市場水平。這直接導致了超市貨架上湧入大量價格更低的進口產品。」
她呼籲政府將這一問題上升為「食品安全」的議題。「中國近年來大力推動食品自給自足,我們也希望澳洲政府採取類似措施。」
「我們需要政府、奶農和加工企業齊心協力,共同打造一個強大、可持續的本土乳製品行業。我們必須保障國內的穩定供應,提升加工效率,增強乳製品附加值,同時加強對進口產品的防護。」
Australian Dairy Farmers(澳大利亞奶農協會)主席Ben Bennett則指出,隨著澳洲逐步轉變為乳製品凈進口國,本地生產遭到嚴重衝擊。
「這完全打亂了我們國內的供需體系。每當奶農看似能稍微掙點錢,就會有大量進口乳製品湧入,把價格壓下去,我們的盈利空間被徹底擠壓。」
2、關稅影響仍不明朗
儘管未來可能出現的關稅調整被認為會對國際乳品貿易產生影響,Harvey表示,其影響程度可能遠不如其他商品那樣劇烈。
「就目前來看,我們不認為局勢會出現劇烈波動。」他說。「我們確實從美國進口了不少乳製品,尤其是芝士,這是一個相對穩定的雙向貿易流。」
雖然美國是全球乳品市場的重要參与者,但其出口量仍低於紐西蘭和歐盟。澳洲的主要乳製品出口市場包括中國、日本、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最西澳,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