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以置信!
許多家長表示,他們的孩子為避免如廁甚至整天不喝水,甚至有人因此而患上尿路感染和膀胱疾病,還有甚者出現脫水和其他健康問題。
還有人投訴稱,新州部分學校廁所的皂液器已經壞了,廁所里滿是蜘蛛,小隔間沒有鎖,也有廁所因為數十年浸泡在尿液中而出現了非常重的異味。
近日,跨性別權益倡導者再次呼籲在新南威爾士州所有公立學校設立性別中立隔間衛生間。
聽證上,跨性別權益組織Parents for Trans Youth Equity 再次呼籲:
新州所有公立學校
都應設立「全性別中性廁所」
也就是任何性別的孩子
都能使用的廁所
一項針對公共衛生設施設計與包容性的議會調查聽取了跨性別及性別平等倡導者的證詞,他們強調必須在學校及其他教育場所提供全性別及性別中立的衛生間設施。
發言的代表之一Barbara Taylor說,她接觸的許多跨性別學生甚至「控制飲水、控制進食」,只為能撐過學校的一整天,不必面對「上廁所」的焦慮。聽上去,確實讓人心疼。
該調查委員會於本月初舉行了第三次聽證會。去年此項調查曾引發部分政界人士的強烈反對,其中費爾菲爾德市長弗蘭克·卡邦就曾公開表態將抵制任何相關改革。
關於性別中立衛生間的爭議持續發酵,部分議員擔憂若更衣室及淋浴設施相關規定發生變更,或將導致家庭遊客對海灘望而卻步。
「跨性別青年平等父母聯盟」日前提出倡議,要求新南威爾士州所有學校在2030年前實現全性別衛生間隔間全覆蓋。
該組織家長代表芭芭拉·泰勒指出,為避免使用校園衛生間,跨性別青少年正被迫」限制飲水和進食」。
「青少年不得不採取這種方式度過校園生活,這是令人無法接受的。」
聯盟創始理事蘭南·唐納利在聽證會上直言,新州教育部」缺乏專門機構幫助學校理解、明確並統一落實其對跨性別兒童應盡的人權保障責任」。
她尖銳指出:「在保障跨性別學生如廁權利方面,教育部門的管理體系可謂混亂不堪。」
西方文明基金會項目主任貝拉·達布雷拉博士則持不同觀點:」問題的本質並非衛生間設施本身,而在於學校在未經充分徵詢與共識的情況下,被強制要求推行這種激進意識形態。」
達布雷拉博士對此提出尖銳批評:」當學生的閱讀、寫作和數學成績出現令人擔憂的滑坡時,教育官僚們卻在衛生間標識問題上耗費比提升學業水平更多的精力,這實在令人深感憂慮。」
「家長們早已厭倦了被扣上』頑固不化』的帽子。」她進一步指出,」性別中立衛生間或許能討好某些活動人士,卻罔顧了女學生最基本的隱私與尊嚴需求。」
新州教育部長普魯·卡爾回應稱:」本屆政府的首要任務是修繕上屆自由黨-國家黨聯合政府任內被忽視的校園男女衛生間設施。」
「我們在暑期投入2.4億澳元開展包括衛生間改造在內的校園設施緊急維護工程,」
卡爾部長表示,」我們會在必要時設置殘障/無性別衛生間,但目前並無專門推廣性別中立衛生間的計劃。」
新州教育部發言人強調:「我們致力於為所有學生提供安全、包容的校園環境。」
「事實上,多數學校歷來都設有部分無性別衛生間設施。」該發言人補充道。教育部表示將認真考慮委員會提出的所有關於公立學校衛生間的建議。
關於廁所的問題,新州的家長可以說是早有怨言。
在早前舉行的新州公立學校基礎設施調查聽證會上,」家長與公民協會聯盟」揭露了令人觸目驚心的校園衛生間現狀:鉸鏈脫落的門板、殘缺的衛浴配件、污穢不堪的環境、損壞的水龍頭和照明設備、瓷磚縫隙散發的惡臭,以及隨處可見的塗鴉。
協會副主席伊馮娜·希爾斯詳細闡述了這些問題對公立學校學生健康造成的嚴重影響。」管道系統故障頻發,門鎖失靈帶來安全隱患,馬桶座圈被拆毀后無人更換。我們的孩子被迫在這種令人作嘔的環境中如廁,這簡直是一種恥辱。」希爾斯憤怒地表示。
希爾斯女士揭露了一個令人痛心的現狀:由於拒絕使用學校衛生間,已有多名學生出現膀胱感染等健康問題。
「我們接到許多家長投訴,他們的孩子因為白天不敢上廁所而患上尿路感染和膀胱疾病。」她痛心地說。更令人擔憂的是,部分學生為避免如廁甚至整天不喝水,導致脫水和其他健康問題。
家長與公民協會聯盟表示,由於政府層面遲遲沒有行動,問題已嚴重到他們不得不自發籌款,試圖自行修復多所學校的衛生間設施。
該聯盟的調研顯示,北岸和悉尼內西區的家長對子女學校的衛生設施狀況最為憂慮。康科德高中家長協會在提交委員會的報告中指出,該校衛生間數量嚴重不足,臨時搭建的移動衛生間已成為長期設施,卻無任何替換計劃。報告特彆強調,女生衛生間存在」嚴重短缺」問題,現有設施被評價為」骯髒且不安全」。
令人震驚的是,由於衛生間環境惡劣,許多學生選擇不吃不喝來避免使用。
志願者們雖成功爭取到15萬澳元政府撥款用於衛生間改造,卻被告知這筆資金僅夠升級四個衛生間,且工程可能需要長達一年時間。
更荒謬的是,該校唯一一個無障礙衛生間位於一棟電梯故障的二樓建築內。聽證會還獲悉,為應對日益增長的生源壓力,學校不得不挪用運動場地搭建臨時教室,直接影響了學生的體育活動空間。
希爾斯女士指出,公立學校衛生間引發的系列問題,已成為許多家長將子女轉投私立學校的關鍵因素。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發現澳洲,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