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比想象中簡單!降低心臟病,這種事真的不用做
比想象中簡單
1950年代,研究人員在倫敦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雙層巴士的售票員相比司機,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更低。
原因很簡單——售票員一整天都在車廂里走動,上上下下地爬樓梯,
而司機,則是整天坐著不開動。
這項早期觀察成為了探索 「日常活動對心臟健康影響」 的重要起點。
如今,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要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其實並不一定非得去健身房 「揮汗如雨」。
《Circulation》雜誌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即使運動量達不到官方建議的一半,
只要日常生活中多一些 「順便動一動」,就能帶來明顯的心臟健康益處。
來自悉尼大學Charles Perkins Centre的研究負責人Emmanuel Stamatakis教授表示:相比于正兒八經的運動,所謂的 「非結構性運動」 同樣有效。
根據官方指南:每周進行五天、每天30分鐘的中等強度運動(或每天15分鐘的高強度運動),
可以將因心血管疾病導致的死亡風險降低大約30%。
而對於曾得過過心臟問題的人,通過參加運動康復項目,還能降低25%的再入院率。
然而,現實中大約有八成澳洲人未能達到上述運動標準。
即使是曾患過心臟病的人,真正去參加康復計劃的也只有三成,而且很多人中途就放棄了。
Stamatakis說:我們需要換個思路——回到倫敦售票員那樣的生活方式,
在日常進行自然的運動,而不是刻意安排的健身活動。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追蹤了超過2.4萬名平時沒有規律運動的成年人,
這些參与者佩戴了加速度計(可記錄身體活動)一整周,
追蹤其日常中的輕度、中度和高強度活動,
包括家務、上下班走路、搬購物袋、上下樓梯等。
研究人員隨後在八年後跟蹤了這些人的心血管健康情況。
結果發現:每天只要有5分鐘的高強度 「順便運動」,就能將嚴重心臟事件或死亡的風險降低高達38%。
來自南澳大學的Grant Tomkinson教授指出:這個運動量僅相當於世衛組織和澳洲政府建議的高強度運動量(每周75分鐘)的一半不到。
這是一項令人振奮的發現,因為它說明,
哪怕只是每天零碎地動一動,也能顯著改善心臟健康、降低死亡風險!
相比之下:若想通過中等強度運動達到同樣的效果,則需要花費三到四倍的時間。
而如果靠輕度活動來獲得統計學上的顯著風險降低,每天甚至需要超過130分鐘。
Stamatakis認為:這種方式對大多數人來說更現實。
對不愛運動的人來說,走進健身房可能是件非常尷尬的事,
他們會覺得所有人都在看自己、自己做得不對,甚至被嘲笑…
但實際上即使只是快走、上樓梯,只要「有點喘」的感覺,都可以算作高強度的順便運動。
長期堅持下來,將對健康產生極大益處。
他還表示,這種 「隨手運動」 也許能成為一些人邁向 「更系統鍛煉」 的第一步。
等到未來再得到一點支持,他們就可能會願意嘗試更規範的運動方式。
澳洲心臟基金會的運動顧問Elizabeth Calleja也表示,這項研究提醒我們:無論用什麼方式,只要動起來,身體都會受益。
運動有助於控制血壓、血糖、膽固醇,
改善血液循環和肌肉健康,降低動脈斑塊堆積的風險,強化血管功能。
當然,運動強度越高,時間可以越短,效果越顯著,
但不需要追求一口氣做完,生活中每一次動一動,都算數。
*以上內容系網友勇闖袋鼠國自行轉載自墨爾本微生活,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