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發! 連發47次地震! 大使館警告, 34米海嘯, 死亡數或達30萬, 日本將消失?! 澳洲危險

2025年04月20日 15:56

地震頻發,日本發出死亡預警,

漫畫家驚人夢境引發恐慌!也不平靜……

當地時間18日20時18分,日本長野縣發生5.1級地震,多地震感強烈,隨後當地一夜連續發生47次地震,居民稱難以入眠。

圖片來源:日本廣播協會(NHK)報道截圖

日本氣象廳:

一年多以來最強震感!

據日本廣播協會(NHK)報道,第一次的5.1級地震,震中位於長野縣北部,震源深度13千米,長野縣大町市在內的多地有震度為「5弱」的強烈震感,此外,日本關東地區到近畿地區這一大範圍區域內都觀測到不同程度晃動。

據日本氣象廳消息,這是自2024年1月能登半島地震以來,首次觀測到震度為「5弱」的強烈震感。

另據「長野放送」報道,截至24小時內的19日早上,當地已連續發生47次地震,其中包括兩次震度為4級的明顯晃動。

日本氣象廳提醒,此次地震中搖晃較強的地區可能會發生落石或山崖崩塌等情況。

一邊是地震警報頻頻拉響的日本,一邊是地殼隱患浮出水面的澳洲。就在全球都在關注極端天氣的同時,地震這一「老問題」又再次登上了輿論高地。

日本地震預警升級:未來30年或釀29萬死亡

4月14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布重要提醒,警告在日中國公民加強防災意識。背景是——日本政府剛剛將南海海槽未來30年內發生大地震的概率從70%上調至80%。

這絕非紙上談兵。日本官方預測,一旦南海海槽大地震發生,可能造成近30萬人死亡、1.8萬億經濟損失,波及區域從沖繩一路延伸至福島,是一場足以撼動國家根基的災難級別事件。

什麼是南海海槽?

它是日本最危險的地震帶之一,由海板塊與亞歐板塊的張裂運動造成,海底深度可達4800米。歷史上該區域曾多次爆發毀滅性強震:· 1707年寶永地震:震級8.4級,引發海嘯

· 1946年南海道地震:上千人遇難或失蹤

而在2024年8月,宮崎縣剛剛經歷一場7.1級地震,這被視作可能預示「更大危機正在逼近」。

更令人擔憂的是,山口縣北部近期出現超1300次微震。雖然多數為1級出頭的小地震,但地震學家指出,這類密集活動極為異常,或預示地下構造正在積累能量。

預言驚現:三分之一日本將沉沒?

除了官方和科學界的警告,一位名叫竜樹諒(Ryo Tatsuki)的日本漫畫家,也因為其「預知夢」引發關注。

這位漫畫家在1999年出版的《我所看見的未來》中,準確提及「2011年3月大災難」,被認為神秘「預言」311大地震。

如今,她又聲稱夢見2025年7月5日清晨,日本、台灣與菲律賓海域將爆發海底大爆炸,巨型海嘯席捲日本沿岸,甚至導致「三分之一的日本沉入海底」。她甚至描繪夢中的「雲龍升空」、「手錶停在4:18」等細節,引發大量網友熱議。

儘管科學界普遍對夢境預測持否定態度,但她前次「預言」的準確性讓不少民眾心生忐忑。

關鍵在於:日本確實地處環太平洋地震帶,是全球最活躍的地震國家之一。無論夢境真假,保持警覺總沒有錯。

澳洲也在「晃」!短短兩月多地接連地震

如果你以為這隻是遠在日本的危機,那就大錯特錯了。

2025年以來,全球已發生超過24次6級以上地震、4次7級以上地震。而澳洲這個看似「地質穩定」的國家,也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地震活躍期:· 3月2日,Muswellbrook發生3.3級地震,震源僅1公里,近200人報告震感

· 3月3日,昆州湯斯維爾以西爆發4.4級地震,超5000人感受到晃動

· 4月4日,新州Albury及周邊地區突發3.7級地震,為該地區20年來最強地震

更驚人的是,過去半年間,新州Hunter地區就錄得超過50次地震活動。雖然震級多在4級以下,但頻率之高令人側目。

澳洲盲斷層曝光,專家發出警告

原本被視為「遠離板塊邊界、地質穩定」的澳洲,如今卻不斷傳出震動。2021年發生后,科學家在地殼深處發現一條此前從未被記錄的「盲斷層」。

盲斷層最大的危險在於:它在地表毫無跡象,無法提前預判。

地震學家提醒,這類「看不見的威脅」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人們因為「以為安全」而放鬆警惕,這恰恰是風險的起點。

Ghasemi博士指出:「相比紐西蘭的頻繁震動,更容易對地震掉以輕心。而當真正的大地震到來,我們的城市、房屋、基礎設施並沒有做好準備。」

與其驚慌,不如準備

從日本到澳洲,地震頻發的現實提醒我們,天災往往難以預測,但可以防範。

對於生活在日本、澳洲乃至全球地震風險區的人來說:· 了解避難路線

· 準備應急包

· 關注官方警報

· 做好心理建設

這些或許比盯著預言與恐慌更有意義。

畢竟,真正能守護我們的,是科學與行動。

*以上內容系網友風平浪靜自行轉載自澳洲紅領君,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