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日附加費太瘋狂!澳洲人多花1億澳元

2025年04月20日 16:47

四月的本該是放鬆小長假、出門吃吃喝喝、跟親友聚聚的好時候。但你知道嗎?你那杯拿鐵、那頓brunch,可能都貴了不少!

根據Money.com.au 的最新研究,

這個長周末

人光是在餐飲上的附加費

就得多掏近1億

是不是有點像「節日附加稅」呢,為什麼會這麼貴呢?讓我們一起來算算一筆賬:因為公共假期,很多餐廳、咖啡館都要付給員工更高的工資,隨之而來的是企業、商家自己壓力也不小,於是附加費就來了。

通常這類「節日服務費」在10%到15%之間,有的地方甚至高達20%!

也就是說,一頓本來100刀的飯,瞬間變成120刀都不是夢。難怪有人說:「公共假期吃頓飯,像是交了兩份賬單。」

今年四月比較「熱鬧」,幾個關鍵日子包括:

耶穌受難日(Good Friday)

復活節周末:星期六、日、周一

澳新軍團日(ANZAC Day)

每一天都有可能遇上菜單上那一行小字:附加費。大家在外出就出就餐前做好心理準備!

關於節日附加費,專家怎麼說呢?

Money.com.au的金融專家Sean Callery提醒大家:「點單前先看看菜單上有沒有寫附加費,別吃完才驚覺『哦,我要花多了20塊!』」

AMP的經濟學家 Shane Oliver 也表示,這些附加費確實會讓部分消費者想想再下單,但大多數人該花還是會花,尤其現在碰上學校假期,大家假也請了,計劃也定了,該出門的還是會出門。

而在節假日期間,偏遠地區反而成贏家!國民銀行()調查發現,偏遠地區小鎮在假期賺得盆滿缽滿,大家一邊避開城市高消費,一邊來段「澳式公路旅行」。

預計這個復活節期間

偏遠地區旅遊消費將飆破7.5億澳元!

油站、餐廳、酒館、住宿一應繁榮,甚至連巧克力店都預測有160萬澳元的「最後一刻銷售」。

NAB的Larna Manson表示,越來越多家庭選擇本地游,既省錢又能製造美好回憶,「不用護照、不用簽證,不用看匯率,直接上車出發!」

假期的錢不是不花,而是花得更貴了。外出吃飯前,記得問一句:「這個有附加費嗎?」

長周末當然要好好享受,但也別忘了精明消費,別讓節日氛圍順便吞了你錢包里的快樂哦。

*以上內容系網友會火自行轉載自資訊,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