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多久沒用過現金了?
也許是一杯咖啡、一趟公交,
甚至是一場電影票——
輕輕一「滴」,交易完成。
但就在這個幾乎人人
都習慣「刷卡」「掃碼」的時代,
澳大利亞正醞釀一場悄然的反抗。
#01:
200萬澳洲人湧向銀行
只為做這件事
本周二(4月23日),澳大利亞將迎來一場由民間發起的大規模行動,大批人將圍攻銀行!
圖片來源:7 News
據悉,預計將有多達200萬人走進銀行和ATM機前參与「提現行動」——Cash Out Day。他們的目的就是在提取大量現金,以表達對數字化支付趨勢和可能走向「無現金社會」的強烈反對。
這場行動由「Cash Welcome」組織創辦人Jason Bryce發起,目的是「清空ATM機」,向銀行和政府傳遞一個明確的信息:紙幣和硬幣依然受到澳人的青睞,
必須保留現金支付的權利和渠道!
圖片來源:7 News
Bryce表示,
「Cash-Out Day 是澳人對銀行和政界說『不』的一次機會。我們要告訴他們,現金必須作為法定貨幣存在下去,銀行要保障人們提取現金的權利,商家也不能拒收現金。」
Bryce還呼籲,
「不管你是為了表達立場,還是出於安全感,哪怕只提取一點點現金,也是在捍衛你自由支付的權利。現金將一直存在,不管刷卡和手機支付再怎麼方便。」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澳洲民眾第一次採取行動。
去年首次舉辦「Cash Out Day」時,全澳範圍內大批銀行突然被人圍住,無數人聚集在銀行外面不斷掏出自己的銀行卡。
短時間內,銀行就發現了問題,不少ATM竟然都被搬空了!
圖片來源:7news
社交媒體也出現了許多網友曬出手持現金的照片。
儘管官方尚未公布具體提現總額,支持者聲稱去年他們累計提取了50萬澳元。
圖片來源:7 News
儘管澳大利亞銀行協會(ABA)對此行動持保守態度,表示並未觀察到提現量有「實質性差異」,但數據顯示使用現金的人群仍佔據不容忽視的比例。
#02:
現金交易量驟降
大批ATM機關閉
根據澳儲行(RBA)數據顯示,2017年約有70%的交易使用現金,而到了2022年,這一比例驟降至13%。
ABA預測,到2030年,現金支付比例可能會進一步下滑至4%。
但值得注意的是,仍有約7%的澳人——超過150萬人——在日常面對面交易中,80%的付款都依賴現金。
這部分人群多為老年人、偏遠地區居民,以及不習慣或不信任數字支付系統的弱勢群體。
國家老年人組織首席執行官Chris Grice指出,
「對很多人來說,現金不僅是支付方式,更是生活的依靠。無現金社會對技術不熟悉的老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他們更擔心網路詐騙,許多人一輩子都習慣使用現金。」
近年來,現金獲取的難度也在不斷加劇。
圖片來源:7 NEWS
Canstar數據顯示,僅2023-24年間,澳全國就有339家銀行分支關閉,自2016年起,ATM數量減少了9100台。澳人每月從ATM取款的次數也逐年下降——2024年2月的取款次數為2858萬次,比去年同期減少了約100萬次。
儘管如此,現金仍有其「不可替代性」。
在高通脹和生活成本飆升的背景下,許多人重新選擇用現金控制支出;
同時,刷卡支付帶來的附加費用(如小額交易附加費)也讓不少人「重拾零錢包」。
政府方面則在去年底提出一項新計劃:將從2026年1月1日起強制要求超市、加油站、藥房、寵物店等提供現金支付選項,以確保「所有澳人都能用現金支付生活必需品」,防止數字化帶來的排他性影響。
澳儲行行長Michele Bullock雖承認「現金運輸成本高昂」是挑戰,但表示支持保留現金的短期目標。
「我們預計現金還會存在至少10年。」
最後
無現金化社會,
或許是社會向前發展的必然結果,
但是應該考慮到那些
無法跟上時代步伐的人群,
不能操之過急。
*以上內容系網友YOYO丫米自行轉載自澳洲的家一墨爾本,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