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澳洲,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買房,這個35歲媽媽的經歷太現實了

三年前的Bonnie Hanson,滿懷希望地拿下了人生中第一套房。

她是一位35歲的單親媽媽,用政府的「家庭購房保障計劃」貸款55萬,在Newcastle買下了一套三居室的聯排別墅。那時她想,這是一場獨立人生的勝利。

她覺得自己「做到了」——只付了5%的首付,靠著穩定的辦公室工作,每年有接近六位數的收入,怎麼都撐得下去。

但她沒想到,這場「勝利」,卻變成了生活的負擔。

當時現金利率僅為0.1%。短短六個月後,她的月供幾乎翻了一倍,從每周500澳元漲到超過900澳元。她說:「那時候真的撐不住了。」

她不再能負擔自己的房子,只能搬出去,把房子租給親戚。而自己則轉而租房住。「每個月收的房租根本不夠還貸款,我還是每天為錢發愁。」

她還向貸款銀行提出過正式投訴,但始終石沉大海。

最讓她憤怒的,是這個本該「幫扶單親家庭」的政策,卻在無形中將她推向了深淵。她表示:「我覺得銀行根本就不該批給我那麼多錢,這就像是一場精心包裝的騙局。」

這幾年,她拚命還貸,總共還了15萬澳元,但本金才減少了2.5萬。「這錢我本來可以拿去好好生活、陪陪的。」

現在的她,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一邊想賣掉房子、離開高壓的公司工作,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另一邊,又怕一旦放棄,再也買不起房。

「我想過快樂的生活,做些自己喜歡的事情。但現實是,我已經為這個『家』付出了太多,結果連價值都看不到。」

本文信息源於DailyMail

*以上內容系網友指點山河自行轉載自飯吧,該文僅代表原作者觀點和態度。本站系信息發布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代表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果對文章或圖片/視頻版權有異議,請郵件至我們反饋,平台將會及時處理。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