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潑斯坦案最後證人自殺 從按摩女到撬開鐵幕者
2023年4月25日,澳大利亞珀斯郊外,一棟白色平房外拉起了警方警戒線。對於趕到現場的警員來說,這起標註為「自殺」的案件或許只是又一個尋常夜晚。然而,這看似尋常的一晚,隱藏著一段橫跨三大洲的驚天醜聞的血色註腳——41歲的維吉尼亞·朱弗雷(VirginiaGiuffre),以一根繩索,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2023年4月25日,澳大利亞珀斯郊外,一棟白色平房外拉起了警方警戒線。對於趕到現場的警員來說,這起標註為「自殺【相關閱讀:安樂死根本安樂不了,別宣傳了】」的案件或許只是又一個尋常夜晚。然而,這看似尋常的一晚,隱藏著一段橫跨三大洲的驚天醜聞的血色註腳——41歲的維吉尼亞·朱弗雷(VirginiaGiuffre),以一根繩索,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西澳警方的發言人向《每日郵報》澳大利亞版證實,初步調查顯示死因「並無可疑」,醫護人員抵達后雖緊急施救,但無力回天。警方聲明中寫道:「4月25日星期五晚9點50分左右,緊急服務部門接到報警,稱在尼爾加比(Neergabby)一處住宅內發現一名女性失去意識,警方與西澳聖約翰救護分隊趕到現場並實施了急救。但不久后,這名41歲的女性當場被宣布死亡。」案件目前由重案組偵探跟進調查,儘管初步跡象表明沒有可疑之處。
而朱弗雷的死,彷彿是她充滿戲劇性色彩一生的諷刺寫照——從一個佛羅里達少女的按摩學徒,到捲入全球矚目的白金漢宮性侵案的核心證人;從愛潑斯坦私人飛機上的「人形籌碼」,到撼動英國王室和全球權貴階層的平權鬥士。
這位曾被《紐約時報》譽為「撬開特權階層鐵幕的女人」,最終在距離家鄉15000公里的偏遠南半球突然結束,留下也許永久都不會有真相的謎團。
性交易帝國的「捕獵手冊」
2000年6月的佛羅里達熱浪中,16歲的朱弗雷靠的父親,獲得了在川普海湖莊園網球場的工作,為她謀到了一份水療中心的工作。這個自幼遭性侵、曾輾轉11個寄養家庭的少女不會想到,這份時薪12美元的按摩師工作,卻最終成為她「羊入虎口」災難的開始。
愛潑斯坦有著一張交易網路的「精準捕獵」。前FBI特工約翰·史密斯在2021年國會聽證會上披露:「他們像挑選賽馬般掃描每一個脆弱靈魂。」愛潑斯坦與「媽媽桑」麥克斯韋爾組成的「掠食聯盟」,專攻五星級酒店、精英學校及慈善活動現場,通過心理操控將獵物逐步誘入陷阱。
在訴訟中,朱弗雷稱,2000年,她還是海湖莊園的一名少女水療中心服務員時,愛潑斯坦的女友、後來成為員工的麥克斯韋爾搭訕了她。朱弗雷入職三天後便被帶至愛潑斯坦的棕櫚灘別墅。鑲金邊的按摩室里,赤身裸體的金融家以「職業測試」為名,要求她進行性服務。
「麥克斯韋爾站在門口冷笑,說我該慶幸被選中。」朱弗雷2019年在法庭上的證詞,撕開了權貴性交易產業鏈的運作模式:受害者先被包裝成「私人助理」,再通過私人飛機輸送到全球各處的「性狂歡據點」,最終成為籠絡政商名流的「賄賂工具」。
一張改變英國王室史的照片
2011年某天,當《每日郵報》記者在麥克斯韋爾倫敦豪宅的雜物間翻出泛黃相冊時,他或許未曾料到,這張攝於2001年的照片將成為21世紀最具殺傷力的王室醜聞證據——畫面中,安德魯王子右手摟著17歲朱弗雷的纖腰,左手搭在麥克斯韋爾肩頭,三人背後是撒切爾夫人親筆簽名的油畫。
朱弗雷聲稱自己曾與安德魯發生過三次性關係:2001年倫敦之旅期間,17歲時在愛潑斯坦位於紐約的豪宅,以及18歲時在維爾京群島。安德魯一再否認她的指控,並表示他不記得曾經見過她,但是沒有人能否認安德魯摟著朱弗雷照片的真實性。
藝術評論家艾瑪·沃森在BBC專題片中如此解讀:「這張照片讓我想起《最後的晚餐》,只不過餐桌換成了性奴市場。」2015年朱弗雷對安德魯王子提起民事訴訟時,白金漢宮以事發時「王子當日正在披薩店接女兒放學」為由否認。但王室的證詞卻在GPS行車記錄與披薩店監控面前潰不成軍。更荒誕的是,安德魯在2021年BBC專訪中聲稱自己「因福島戰爭創傷無法出汗」,試圖推翻朱弗雷關於其「渾身大汗實施性侵」的指控,這段發言被《衛報》評為「年度最災難公關」。
2022年2月,伊麗莎白二世女王自掏腰包支付1200萬英鎊和解金,安德魯被褫奪軍銜與「殿下」頭銜。但據《泰晤士報》調查,真正令王室震怒的是朱弗雷手中另一份「37人名單」,其中涉及多位歐洲政要及中東王室成員。
暗網與明碼——愛潑斯坦的權色交易
在曼哈頓聯邦法院解封的2000頁檔案中,愛潑斯坦的黑色筆記本猶如一本「21世紀權色交易教科書」。用隱形墨水書寫的飛行日誌顯示,其私人飛機「洛麗塔快線」2002-2005年間86次降落在棕櫚泉的別墅。
更耐人尋味的是愛潑斯坦的「投資法則」。據《華爾街日報》調查,這位「金融鍊金術士」通過性資源換取政商機密:2008年他為某對沖基金大佬安排未成年性服務,獲得內幕交易信息凈賺2.3億美元;2014年用「雙胞胎模特」招待中東某親王,拿下紅海度假村開發權。這種將性資本轉化為金融資本的暗黑模式,被哈佛法學院教授艾倫·德肖維茨稱為「新世紀的梅菲斯特契約」。
從性奴到鬥士的雙面人生
2002年的某個雨夜,19歲的朱弗雷帶著愛潑斯坦支付的5萬美元「封口費」,謊稱前往泰國學習按摩,實則逃往西澳大利亞與武術教練閃婚。在珀斯郊外的案樹林里,這個更名換姓的女人試圖用育兒與衝浪治愈創傷,直到2014年麥克斯韋爾的一封威脅郵件打破平靜:「你該清楚,有些秘密能讓人消失在印度洋。」
「那一刻我意識到,沉默等於共謀。」朱弗雷在2019年Netflix紀錄片中說道。她創立反性侵組織SOAR,推動美國《未成年人性交易受害者保護法》修訂,更在2021年促成國際刑警組織建立「權貴性犯罪資料庫」。但光環之下,這位三個孩子的母親常年受PTSD困擾,其治療師向《悉尼先驅晨報》透露:「她總在凌晨3點驚醒,說聽見愛潑斯坦私人飛機的引擎聲。」
死亡羅生門——四重疑雲籠罩的終局
今年4月1日時,朱弗雷在Instagram上發布了一張自己在遭遇車禍后躺在病床上的照片,並表示醫生告訴她,她只剩下幾天的生命了。
她說:自己的車被一輛時速超過110公里每小時的校車撞倒,事故導致她腎衰竭。照片顯示,朱弗雷女士的臉部和胸部變色,據稱是嚴重的瘀傷。照片曝光三天後,朱弗雷的一位發言人表示,她「犯了一個錯誤」,並沒有打算公開分享這條帖子。
更蹊蹺的是,其死亡時間恰逢美國司法部準備公開愛潑斯坦聯繫人完整名單前夕。曾代理多名受害者的律師麗莎·布魯姆指出:「朱弗雷電腦中存有未曝光的錄像帶,涉及某現任歐洲國家領導人。」而FBI駐澳辦事處反常地介入調查,則以「涉及國際司法協作」為由拒絕置評。
在Reddit討論區,網民列出細思極恐的時間線:愛潑斯坦「自殺」前48小時,獄警恰巧集體培訓;麥克斯韋爾被判刑當日,其弟在法國登山離奇墜亡;朱弗雷去世一周后,其公寓突發火災燒毀全部紙質證據。這些「巧合」在陰謀論者眼中,拼湊出一張跨國滅口網路。
仍未完成的戰爭
當朱弗雷的骨灰撒向印度洋時,她的律師團隊正依據《信息自由法》起訴美國司法部,要求公開被遮蓋的163頁檔案。而在倫敦,安德魯王子被曝花費87萬英鎊翻新溫莎莊園,計劃以「商業顧問」身份復出。
這場持續二十年的權色暗戰,或許正如《經濟學人》所言:「愛潑斯坦案揭開的不是某個人的罪行,而是一個平行世界的運行規則——在那裡,法律是橡皮圖章,肉體是硬通貨,而真相,永遠是最後一個被滅口的證人。」
- 🔥澳洲禁聞安卓APP,其它網站沒有的澳洲禁聞
- 🔥華人必看:中華文化的颶風 幸福感無法描述
- 🔥解鎖ChatGPT|全平台高速翻牆:高清視頻秒開,超低延遲
- 🔥免費PC翻牆、安卓VPN翻牆APP
- 🔥治國大道:修身、齊家、管理、治國的大智慧
來源:冰汝看美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