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薛守維
農業是一項弱質產業,但它作為維持國民生活的一個特殊產業,在許多國家都受到相當的重視。即使是工業十分發達的美國,對農業問題也不敢掉以輕心。
美國是一個農業生產高度發展的國家,雖然農業人口還不到2%,卻不僅養了本國2.6億人,還常常要受到農產品生產過剩的困擾。我在洛克菲勒農學院學習期間,曾訪問過美國聯邦農業部和農業部保險公司,我深刻感受到,美國農業之所以能成為高生產率的產業,除了有賴於美國政府長期的農業補貼政策外,建立完善的農業科技體系也是一個不忽視的決定性因素。
實際上,美國農業教育、科研,推廣體系的結合點在於州農學院,其經費來源主要由聯邦、州、縣三級政府承擔。農學院教師身負三職,他們根據經濟發展和實業界要求組織教學,還要不斷接受政府和私人委託的科研項目,而且通過推廣把研究成果直接傳授給農民。許多教師本身就當過農民,在美國,高學歷的人當農民並不足為奇,因為農業的高度機械化以及各種新技術的應用都需要這樣的人才。
歸屬於農學院的農業試驗站,其服務基本上都是免費的,他們為農學院提供教學、科研所需的場所、設備和研究材料,同時也將農業實驗結果向農民公布,或邀請農民來聽某個專題課。
龐大的農業推廣系統,是推動美國先進農業科技知識快捷應用於生產的保證。科研項目獲得的成果,由政府設立在全國的3150個縣的農業技術推廣中心向農民進行推廣。推廣的方式,以往主要靠廣播、電視、印刷品、培訓班和現場傳播,雖然這種辦法還在繼續使用,但現在已有五分之一的農場用上了電腦和信息網路。洛克菲勒學院的女教授告訴我們,向農民提供信息的系統是高度電腦化的信息網,農民只要買台電腦終端機,接上電話線,就可以獲得諸如農作物新品種、最先進的生產技術及管理方法、最新的市場動態等信息。據介紹,紐約州府奧爾巴尼的電腦網路設立以來,就有10萬農民索取了75萬條信息。這些信息都是無償的,美國其它州和歐洲國家也可利用,只要你肯付電話費就行了。
在推進農業現代化的過程中,政府的主導作用是不可低估的,諸如建立健全完善的法制、制定切實可行的農業科技政策、針對農業科技的投入、穩定農技推廣網路、促進農技成果的轉化。這些措施既保障了美國的農業科技居世界領先地位,又保證了農業教育、科研、推廣體系長盛不衰的生命力。中國是個農村人口眾多的農業大國,國家的富強,民族的振興,如果沒有堅實的農業基礎,是難以想象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想,美國「三位一體」的農科教體系是值得關注和借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