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媒體都怒了 頭版直接罵中共狗官

2012年09月28日 11:31

 

這是台灣頭版下的標題:中國狗官 下令壓路機輾斃陳情民眾!

台灣媒體都怒了,大陸媒體呢?

自由時報

自由時報》(英語Liberty Times)創立於1980年4月17日,原名《自由日報》並於1987年改為今名。創辦人三重幫林榮三,發行人吳阿明,社址位於台北市內湖區,公司全名為「自由時報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至2012年8月26日止,總計已發行9005號。

沿革

《自由時報》前身為1946年12月12日創刊的《台東導報》,是義青年團台東分團機關的刊物。由於經營情況不佳,1948年12月12日,在台東縣國大代表陳振宗等地方人士支持下,《台東導報》申請改為《台東新報》,陳振宗出任發行人,正式發行日刊報紙。1950年10月11日,由於虧損太大,《台東導報》宣布停刊。1952年7月12日,經中國國民黨台東縣黨部主任委員吳若萍出面主持,《台東導報》才得以復刊;但因銷售範圍僅限於花蓮台東兩縣,缺乏廣告收入,經營困難,勉強維持到1961年元旦,終於宣告停刊。《台東導報》停刊后迅速轉手,買主易名為《遠東日報》重新發刊。1978年初,經營權再轉移,《遠東日報》改名為《自強日報》,此次轉手發行地也從台東遷往彰化

1980年4月17日,《自強日報》被以新台幣四千萬元轉賣給林榮三聯邦企業集團1981年1月1日,《自強日報》改名為《自由日報》,正式成為中台灣地區之地方報紙。1986年9月15日,《自由日報》獲准將總部遷至台北縣新莊市(今新北市新莊區)。1987年9月,再度更名為《自由時報》,並開始積極往全國性報紙之規模發展。1989年,《自由時報》總部自新莊遷至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37號1樓,位於「聯邦商業大樓」內。此後,在經營者努力之下,《自由時報》成功發展為目前台灣數家大報之一。

1999年8月末,《自由時報》開始在每周一至周五清晨,向台北市高中高職供應大量完整版的報紙,免費供應各校師生,由班級幹部于晨間拿教學日誌時帶回各教室,同時期還有同屬泛三重幫宏國集團的《大成報》也搭上順風車進入校園,類似行銷手法一般稱為「免費報」。這是台灣報社首次使用「免費報」來提高「閱報率」。但大部份「免費報」的發送也僅止於公共場所由人力向不特定人派發,以校園為發放重點的較少。其後《中國時報》及《聯合報》也想以類似手法,在捷運車站外或學校贈送報紙提高閱報率[2]

2005年5月16日,《自由時報》總部遷至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399號1樓,位於「聯邦大樓」內。「聯邦大樓自由廣場」樓高15層,總高度110米,佔地7000,建築面積超過2萬坪;《自由時報》印刷廠則設於「聯邦大樓自由廣場」隔壁的405號,樓高6層[3]

另外,1995年4月,《自由時報》在美國大紐約地區發行的華文姐妹報《美東自由時報》創刊,與《自由時報》是代理關係,創辦人是江蕙美2007年1月,民進黨人士與美國親台灣僑民領袖共50多人籌措捐助12萬美元給當時已面臨財務危機的《美東自由時報》。2008年6月14日,由於不敵財務危機、無法拓展讀者群與廣告主,《美東自由時報》宣布停刊

傾向

一般認為《自由時e=4>。只要李登輝欣賞的人選,甚至包括連戰(當時被視為李登輝接班人),無不全力力捧或護航。一般認為此乃因為社長林榮三向來支持李登輝之故。

2000年政黨輪替后,《自由時報》在立場上隨著李登輝,轉為較支持陳水扁(2005年后李登輝則與陳水扁漸行漸遠)與,而予外界「《自由時報》支持陳水扁」的印象。而於各項選舉中,自由時報則以「報道較多好消息」、「較多讚賞」、「塑造正面形象」方式,來偏向民進黨候選人。例如:2006年台北市長選舉。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