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斷爆料 亞洲周刊參与薄熙來的重慶模式

2012年10月04日 5:56

此書的作者蘇偉(重慶黨校教授)、楊帆(政法大學教授)、劉士文,以及為此書做推薦詞的李希光(清華大學博導)、崔之元(清華大學博導)、紀碩鳴(《亞洲周刊》評論員)、邱立本(《亞洲周刊》總編),你們現在還好嗎?別忘了,每一個惡勢力的背後,都有一群諂媚的御用文人。


》書封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11日訊(記者王婉瑩) 中國經濟網獲悉,由中國經濟出版社出版的《重慶模式》近日在北京舉辦新書發布會。作為第一本解讀重慶「新政」的公開出版物,《重慶模式》比較全面地解讀了任重慶市委書記以來的系列「新政」。該書由重慶市委黨校《探索》雜誌主編、重慶市政協委員蘇偉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著名經濟學家楊帆教授等撰寫。

    「重慶模式」的概念甫一出現,便與「」產生的巨大社會效應一起,引起海內外的高度關注,各界觀察者都對重慶發生了濃厚的興趣,支持者和持異議者紛紛發表意見,甚至產生了巨大爭議。然而,仔細研究這些意見,卻發現在「媒體的狂歡」和「思想的盛宴」背後,很少有人了解「重慶模式」的全貌。與一些高端媒體從「重慶模式」涉及的中國社會轉型期的重大問題進行分析不同,很多人只是從耳聞目見的某個側面來解讀「重慶模式」,更有人將個人情愫強加給「重慶模式」,而忽視了重慶「新政」的系統性和整體性。為了讓人們全面地了解「重慶模式」,中國經濟出版社策劃出版了這本專著。

    該書秉承「客觀描述、主觀詮釋」的理念,對重慶市委市政府的系列「新政」進行梳理,同時對「重慶模式」的概念、「重慶模式」產生的背景、「重慶模式」的主要內容及其「重慶模式」的意義做了全面闡述。

    雖然理論界對「重慶模式」一直爭議不休,但是人們對「重慶模式」內涵的理解卻有很大的差異,該書作者第一次明確了廣義「重慶模式」的概念,認為,重慶模式 「特指十七大以後的2007年底,中共中央局委員薄熙來主政重慶后,重慶市委、市政府在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重慶市直轄以來發展的基礎上,施行的一系列新政,從而形成的一套經濟、政治、文化、(狹義)社會與生態發展的方式,和由此形成的發展路徑」,強調了其系統性和社會發展路徑的屬性。

    作者告訴記者,「重慶模式」是「一個很有成效的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具體模式、一個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可能實現有效結合的具體模式、一個很有成效的科學發展觀的具體模式」,並明確表達了「中國戰略轉型對重慶的期盼」。

    誠如書中所言,近幾年,重慶在打擊黑惡勢力、統籌城鄉發展、解決民生問題等經濟社會方面取得巨大進步,其成績也得到中央領導的肯定。然而「重慶模式」能否得到長效機制的保障,「重慶模式」能否成為「中國模式」的新版本,人們還需拭目以待。本書出版的意義也正在於此,即推進對「重慶模式」研究的深入。

2011年01月11日 15:2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