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在白宮簽署備忘錄 向中國進口商品開徵關稅(AP Photo/Evan Vucci)
記者/主持人:楊正、韓梅
來源:希望之聲 (記者楊正、韓梅綜合報導)美國總統川普上周四(3月22日)簽署備忘錄,宣布對總值達6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令外界憂慮中美貿易戰將全面爆發。但昨天(3月26日)川普的貿易顧問納瓦羅(Peter Navarro)透露,美國財政部長與貿易代表正在積極參与與中方的談判。這背後又流露出和平解決中美貿易爭端的希望。
數位專家昨天接受希望之聲記者採訪時表示,中美貿易尚未開戰,川普簽署備忘錄只是舉起了手中的手榴彈,引線還未拉開,但局勢並不因此變得樂觀,相反,中美關係已是全線緊張。
中美貿易戰打響了嗎?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李天笑注意到,被視為中方反擊「第一槍」的中共商務部宣布對美國價值30億美元商品徵收關稅一事,官方措辭背後另有玄機:
「它並沒有將大豆、飛機、汽車這些對美國比較有威脅性的商品列進去。而且中方表示這是針對美國之前對中國鋼鋁製裁做出的反應,不是針對川普簽署備忘錄。至少它表面上沒這麼說,這都顯示北京不想和美國打貿易戰。」
美國南卡羅萊納大學艾肯商學院終身教授謝田認為,通過談判解決的可能性高達七八成。
他使用2017年的一組經濟數據來說明,北京既沒有本錢也沒有槓桿和美國打貿易戰:
「2017年,中國總出口量15萬億人民幣,其中對美國的出口3萬億人民幣;美國總出口2300億美元,其中對中國的出口1300億美元。」
「也就是說,中國對美國的出口,佔中國總出口的20%;美國對中國的出口,僅佔美國總出口量的5.6%。中國對美國的依賴度更高。」
「2017年,中國的GDP按官方說法是82萬億人民幣;美國GDP則為19萬億美元。」
「也就是說,中國對美國出口對GDP的貢獻是3.5%,美國對中國出口對GDP的貢獻僅為0.6%。從出口占各自經濟總量的比例來看,也是中國遠遠高於美國。」
「中國打不起貿易戰。」
就在李天笑與謝田發表上述看法的同時,英國《金融時報》援引消息人士透露,中國提出,把部分從韓國和台灣採購的半導體轉而向美國購買,以減少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逆差。
白宮此前表示,美國希望今年將對華貿易逆差削減1,000億美元,美國2017年紀錄的美中貿易逆差已達3,750億美元。
中方此舉應被視做為平息「戰火」做出的努力。
中美正走向全面衝突?
《中國事務》主編、時政評論家伍凡說,與3,750億美元相比,川普簽署的針對600億美元的備忘錄才不到2%,「只是一個小小的手榴彈,還沒引爆,還拿在手上。」
「美國現在只是把手榴彈舉起來晃晃。再過半個月,中方如果不改,後面還會有更大的方案。」
伍凡說,川普的手榴彈舉得很有必要:
「從小布希上台、從中國加入WTO后,美中貿易逆差一路增加。」
「過去兩屆美國政府只是口頭談,沒拿過手榴彈,都是來軟的。單奧巴馬時期就和中共談了5、6次戰略高峰會議。中共就是扯皮,就是談,不改。現在川普來硬的了。」
他也認同中美貿易戰尚未開打,但他警告,中美緊張關係已經是全面升級:
「中美關係正朝向全面衝突的方向發展,不只是貿易。現在台灣問題出來了、南海問題出來了、朝鮮核武問題出來了。這幾個問題都擺在習近平面前。」
「美國正加緊實施印太戰略,印度、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甚至印尼都會參加,都在包圍中共政權。現在全世界都看出來了:中共是最爛的政權,欺騙別人、搶別人的財產,還假裝正人君子。」
這樣看來,伍凡所說的全面衝突的當事雙方,準確的說,並非美中,而是美國與中共政權。
習近平能否聯手川普 將挑戰變為機遇?
川普以憎惡共產主義獨裁政權著稱,一直採取強硬手腕對付古巴、朝鮮等共產獨裁國家。
從他最近一周來簽署台灣旅行法、對中國商品開徵關稅、派軍艦進入南海等水域這一系列行動來看,川普似乎有開始將槍口對準中共的跡象。
李天笑認為,這對習近平來說,反倒可能是一件好事。
他說,目前習近平面對的經濟難題,都是江澤民當政時期製造、遺留下來的,比如美國政府重點批評的知識產權問題,始於江澤民當政時期:中共打著改革開放的招牌,引誘外資進入中國,然後強迫外企把技術轉讓給中方企業,也就是用知識產權換取中國市場。
李天笑分析指,習近平顯然不希望貿易戰被江派等政敵利用,但中美爭端根本的問題在於制度和結構,這背後是江澤民時期形成的整個中共權貴階層的利益所在:
「比如習近平提出的供給側改革一直很難被推動,就是因為江派利益集團通過銀行貸款扶植著國企,不死不活,過剩產能繼續製造出來。那就得為這些產能找出路。習近平才推出了『一帶一路』。但這就不是供給側,而是消費側了。所以要真正實行供給側,就要端掉江派在金融領域的勢力。」
「川普的制裁,其實從某個意義上來說,也是給了習近平進一步清除江派的動力和理由。挑戰可以變成一個好事。」
至於習近平是否有能力將美國的制裁變為好事,還有待觀望。
(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