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種「愛好」或是精神疾病信號,第6種很常見

2024年05月31日 18:58
足  (pixabay)
6種「愛好」或是信號 (pixabay)

希望之聲2024年5月30日】(編輯:李智) 工作生活中,我們會認識各種各樣的人,有的人會表現出「喜怒哀樂愁」等情緒,有的則把偏好某一樣東西,經常去做某些事情寫在臉上,落實在行動中,而且長期反覆,不厭其煩地做,甚至有「出格」的表現。怎麼看這些現象?提示了什麼意義?

認為,這可能存在一定的「」,或叫「心理病態人格」,加入了精神癥狀的因素,有3個明顯的特徵:

1、行為上比較怪異,很特別,不同於常人,有時看起來特別偏執。

2、當別人就當事人的嗜好提醒或有異議,當事人情緒激動甚至失控,情感表達強烈。

3、當事人很想做某件事,但礙於外人,展示出迴避、退縮、緊張等不自然的情緒。

人格障礙  (pixabay)
人格障礙 (pixabay)

且伴隨當事人的癖好,追根溯源,有3個大同小異的情況:

1、很早的時候就出現了,可能形成於的階段,在懂事之後。

2、受過某些特定環境刺激,或身體成長發育有一些異常問題。

3、一旦形成某些固定的癖好,會堅持很長時間,輕易不改變。

那麼,所說的這些不同於常人的「癖好」,有哪些種類?主要是6種:

1、對衛生乾淨有特殊的嚴格要求,可以理解為「潔癖」。表現為衛生要求一塵不染,過分挑剔,,一點臟污都不能有;別人碰了自己的東西,馬上洗乾淨,否則就不自在,不小心碰到公用物品,或身上有一點臟污,反覆沖洗自己的肢體或全身,等等。

我們生活工作的環境不可能做到完全無塵,有時適當邋遢,反而刺激更為稱職。過分講究衛生不僅對健康無益,也給他人帶來不便,屬於變態的行為。

洗手 (pixabay)
反覆洗手 (pixabay)

2、太過節儉,多見於中老年人群體。節儉是美德,應該大力弘揚。但做過了頭,反而對自己和家庭都不利。

有的人時期可能挨餓了,對食物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即使現在食物豐富了,但有時米面明顯發霉,隔夜的青菜也捨不得丟掉,認為晒晒還能吃,熱熱還有用。

發霉的食物仍然食用,並不妥當,因為已有致命毒素,常吃對健康有害。這種過分節儉的心理,還延伸到工作中,覺得掙的錢太少,怎麼都不保險,是一種病態的心理。

3、,表現為任何時候物品要擺放整齊,不能雜亂,看到不太整齊就渾身不舒服。無論白天黑夜,工作日休息日,必須如此,也不喜歡別人弄亂自己的物品。

這些延伸開來就是做事要按部就班,節奏和計劃變化了就覺得不自在,很失落。有時候外出,仍會不斷想起家裡是不是門沒鎖、燈沒關。這個屬於「矯枉過正」的強勢心理,需要心理疏導。

4、戀足癖,多見於男士,無論是寒暑季節,看人先從腳部評價,認為鞋子好看、足部漂亮,就心底里喜歡,願意和對方接觸,有的特別喜歡女士雪白、肉感、線條分明的纖足。

有的是先天生理習慣形成的戀足癖好,有的是後天受到不正確的引導出現,這些都要心理調適和疏導、糾正。

5、收集癖,喜歡收集某些過氣、陳舊的物品,價值又不高,不是用於,多見於舊車票、遊戲卡、廢煙盒、舊唱片、磁帶、電話卡、玩具,或別人玩剩下的物品,為了存放這些「千辛萬苦」收集來的物品,還專門有充足的空間和房間,且經常沉醉於這些物品。

這種行為是「強迫」和「收集」結合在一起的癖好,可能是童年和成長經歷中缺少某些關愛,現在需要心理補償,且難以自拔。

舊唱片  (pixabay)
舊唱片 (pixabay)

6、自拍癖,細心的你可能會發現,朋友圈裡,或多或少有幾個特別愛自拍的人,不是為了營銷和工作目的,擺出各種姿勢,吃飯拍一拍,洗頭拍一拍、穿新衣,到新地方必須拍,甚至起床素顏也要來幾張。每天發好幾批,有時突然沒看見朋友圈更新,還突然不習慣了。愛自拍的人,每天花在發送和修圖上的時間很多。

從心理上說,可能是自戀型人格,源於對自身極度自信,或小時候有不幸的經歷,渴望被他人認可,或喜歡通過自拍的形式,尋找欣賞自己的另一半,但自尊心很容易受傷。

總之,這6種行為,偶然間出現是正常的,但長期、連續、強迫地去完成這些工作,可能還對他人造成不便,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或暗示有心理、精神疾患,需要及時心理調適,或心理干預,回到正常軌道。

本文章或節目經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6種「愛好」或是精神疾病信號,第6種很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