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之聲2024年6月14日】(編輯:李文涵) 癌症治療的最大挑戰之一,就是腫瘤細胞在化療或放療后,似乎被壓制,卻又過了一段時間后捲土重來。為何會複發?這個問題困擾醫學界多年,而南卡羅來納醫學大學霍林斯癌症中心的研究團隊近期有了重大突破,他們發現,一種名為「巨型多染色體癌細胞」(PGCCs)的特殊細胞,可能是導致癌症複發的關鍵元兇。
自由時報據《每日科技網》(scitechdaily)3日報導,PGCCs 的體積龐大,直徑可達數十微米,細胞核更有多達十幾個,如同畸形的怪物。過去科學家認為,這些細胞應該會在治療壓力下死亡,但研究團隊卻發現,這些「怪物」不僅能生存,更能自我保護,甚至產生新的後代,導致癌症複發。
據報導,研究團隊進一步發現,在治療壓力下,PGCCs 會釋放一種名為 p21 的蛋白質,形成保護罩,抵擋化療或放射線的傷害。治療結束后,PGCCs 會轉變為較小的細胞,恢復分裂生長的能力,重新產生大量後代細胞,導致腫瘤複發。
這項發現為癌症治療開啟了新的大門。雖然目前醫學界尚無法直接對付 PGCCs,但研究團隊提出,在治療過程中同步使用抗雌激素或降膽固醇藥物,可以阻斷 PGCCs 的保護機制,阻止它們產生新的後代細胞,大幅降低癌症複發的風險。
研究團隊未來將繼續研究如何阻斷 PGCCs 產生新的後代細胞,進一步提高癌症治療的有效性。他們也希望探討不同組合療法對不同癌症的複發率影響,以期能找到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幫助更多患者戰勝癌症。相關研究成果於2024年3月4日發表在 《生物化學期刊》(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本文章或節目經希望之聲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巨大」發現! 找到癌症複發關鍵元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