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 情系中華

親美派意外大勝!伊朗要變天了?

七天七夜/2024年7月6日,選舉委員會發言人穆赫森·伊斯拉米宣布,前長馬蘇德·佩澤什基安在第二輪選舉中獲得了勝利,如無意外,他將成為伊朗的新總統(按流程,他還需得到伊朗憲法監護委員會的認可以及最高革命領袖的任命)。

這個結果跌碎了我的老花鏡——連碎了兩次。

不管是第一輪選舉還是第二輪選舉,我都曾認為他贏不了哈梅內伊屬意的另一位候選人——賽義德·賈利利。

佩澤什基安生於1954年,曾擔任伊朗大不里士醫科大學校長,1997年步入政壇,擔任衛生部副部長。

2001年至2005年,佩澤什基安在仕途上更進一步,擔任衛生部部長。

之後,他又當選為伊朗議會議員,連選連任至今,並曾於2016年至2020年之間,擔任過伊朗議會副議長。

佩澤什基安是伊朗的,也是許多人眼中不折不扣的,支持婦女權利和更多的社會自由,認為應改善同包括在內的的關係,並將解除西方國家對伊制裁放在首要地位。

馬蘇德·佩澤什基安

其主要的主張有三點::1、如果想解決國家面臨的問題,必須依靠科學家和專業人士。

2、伊朗應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與美西方進行尋求解除制裁的談判。

3、在尋求同談判以解除對伊制裁的同時,伊朗應與鄰國和世界進行建設性互動。

其親美傾向,讓他很不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待見。

2024年6月25日,哈梅內伊在呼籲更多選民參与投票,最大限度地提高投票率的同時,特意強調說,依賴美國的人無法管理好國家。在第二輪投票前,他更是直接發話,鼓勵民眾投票給候選人賽義德·賈利利。

儘管如此,佩澤什基安依然贏得了勝利。

最高領袖居然不能讓自己人獲勝,看起來,伊朗的天,要變了。

在獲悉其贏得選舉勝利之後,佩澤什基安在馬贊達蘭省的競選負責人阿里·阿克巴爾·貝赫馬內什在社交媒體上發文高呼:「少數人統治多數人的時代結束了,祝賀智慧戰勝了愚昧。」

馬蘇德·佩澤什基安

與此同時,大批年輕人上街慶祝,可見伊朗年輕一輩還是非常渴望與美國搞好關係的。

實際上,伊朗親美派的力量一直都很強大,精英階層在文化和教育上深受歐美的影響,這是佩澤什基安能夠戰勝賈利利的重要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伊朗選舉結果出來的前幾天,哈梅內伊的高級顧問卡邁勒·哈拉奇在接受採訪時,也公開向西方拋出了橄欖枝。他表示:如果西方國家表現出意願,伊朗會與其展開合作

這說明,哈梅內伊在親美派的壓力下(當然還有經濟上的壓力),態度已經有所鬆動。

以佩澤什基安上台為契機,伊朗和美國極有可能迎來破冰之旅,到時候某些國家就尷尬了。

當然,伊朗的最高權力仍然掌握在86歲的哈梅內伊手裡,指望其一夜轉向是不現實的。

但我仍然願意相信,這個曾誕生過居魯士,大流士,薛西斯,阿爾達希爾這樣的偉大古代帝王,法拉比,阿維森納,花拉子米,奧馬爾海亞姆這樣的偉大科學家,以及菲爾多西,薩迪,哈菲茲,魯米這樣的偉大詩人的國家,終有文明化的那一天。

還記得這位波斯美女手中的牌子嗎,它將是伊朗的未來。

伊朗大選落幕,85歲哈梅內伊,坐視「親美」鬥士歸來?

隊長手記:賈利利落敗這個結果,還是挺出人意料的。

6月28日,伊朗舉行總統選舉首輪投票,改革派佩澤什基安和強硬派賈利利,得票率分別為42%和38%,因兩人得票均未過半,將展開第二輪投票角逐。

7月5日,這場備受矚目的伊朗大選,終於畫上了句號,按照公布的數據,佩澤什基安獲得1638.4萬票,支持率達到了53.6%,領先其強硬派對手賈利利約300萬張選票。

因此,佩澤什基安將成為伊朗歷史上第九位民選總統,伊朗也將迎來二十年來的首位改革派總統。按照伊朗法律,選舉結果公布后,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將向當選總統頒發總統任職書,當選總統將前往議會宣誓就職。

現在,咱們認識一下伊朗這位新任准總統,馬蘇德·佩澤什基安。

佩澤什基安,今年69歲,出生於伊朗西亞塞拜然省,他曾經是一位心臟外科醫生,擔任過大不里士醫科大學校長。2001年,在同是伊朗改革派總統哈塔米手下,擔任衛生部部長,2008年,開始擔任北部城市大不里士的議會代表,2016年,成為伊斯蘭議會第一副議長。

從政見上來看,佩澤什基安是一位伊朗改革派政治家,主張與強硬派有很大的區別,他曾在競選中承諾,在維護國家利益的同時與美國進行談判,爭取恢復2015年達成的伊朗,並以此為契機緩和伊朗與西方的緊張關係,以換取美國、歐洲的制裁的放鬆,甚至解除。

佩澤什基安的勝利,讓伊朗尋求改變的呼聲,成為了現實,但這並不意味著,伊朗就有轉向的可能性。

伊朗這個國家很特殊,無論是誰當選總統,都必須接受最高領袖的指導,按照其意志來治理國家,真正決定伊朗外交走向的,一直都是哈梅內伊。

從目前來看,選舉結果似乎出乎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意料,但也仍在其接受範圍之內,佩澤什基安原本就是改革派中比較溫和的一個,在競選活動中,他一直強調他的宗教信仰,多次提到「凡是不符合最高領袖方針的都是紅線」,從這個角度看,佩澤什基安不見得能推動伊朗與美國和解。

當然了,哈梅內伊自身也並非堅定的強硬派,1981年,哈梅內伊出任伊朗總統,並連任到1989年。1989年6月,接替去世的霍梅尼,成為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執掌伊朗35年來,強硬保守派、改革派和溫和保守派,都曾長時間執政。

比如前總統萊希是強硬派,但在他之前連任兩屆的魯哈尼,就是個親美西方的溫和派,而在魯哈尼時期,積極與美國接觸談判,達成伊核協議等等,這都是得到了哈梅內伊支持的。

能不能走向緩和,決定權掌握在美國人手裡。

自1979年伊朗發生伊斯蘭革命、美伊斷交后,美國對伊朗實施了長達數十年的遏制和孤立政策。到了2015年,對伊朗的政策聚焦核問題,緩和與接觸成了主基調,於是一拍即合,很快達成了伊核協議,伊朗限制自身核能事業的發展為代價,換取國際制裁的解除。

而隨著2017年川普的上台,提出12項附加條件,伊朗不答應,那就不斷追加經濟制裁,伊朗反抗,便陸續往中東增兵,接著伊朗大量的重要人物遭到暗殺,這裏面包括蘇萊曼尼。

此外,我們也必須注意到,哈梅內伊已經85歲高齡了,隨著最高領袖的日薄西山,對伊朗的控制能力不可避免的下滑,伊朗國內各派系的鬥爭,恐怕才剛剛開始。

真正的變數還在後頭,伊朗最終會去向何處,誰都無法預料。

來源:七天七夜 隊長手記

喜歡、支持,請轉發分享↓
贊助商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