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長期服用維生素D要小心! 恐增失智罹病、惡化風險

2024年08月06日 16:32
吃藥(Piqsels)
長期服用D要小心! (Piqsels)

希望之聲2024年8月5日】(編輯:郭強) 具有神經保護作用,兒童適時補充有助骨骼與大腦發育,但國家衛生研究院研究發現,老人長期使用可能有害!研究分析健保資料庫顯示,老人使用超過146天,風險增加1.8倍,失智症長期服用,則會病況惡化,死亡風險增加2.17倍,也經由動物實驗發現,主因是維生素D受體蛋白走「歹路」,造成神經凋零。

維生素D(網路圖片)
維生素D(網路圖片)

》援引台灣分子與基因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庄志立表示,過去研究發現,失智症患者有缺乏D的現象,但兩者因果關聯性仍待釐清。

症占失智症5至7成,庄志立團隊以此作為研究基礎,針對小鼠與野生型小鼠充足飼養維生素D,結果發現病鼠的維生素D含量較野生型小鼠低下。

庄志立說明,一般來說,維生素D正常機制需與維生素D受體蛋白結合,再進入細胞核內,透過一系列作用達到磷與鈣平衡。不過,研究發現,病鼠的維生素D含量較低,照理維生素D受體蛋白也要減少,未料不減反增,經由進口一批失智患者腦庫檢體分析也有一樣發現,且表現位置與大腦造成的類澱粉老年斑重疊,顯示維生素D缺乏不是致病原因,反而罹病才是成維生素D低下的原因。

庄志立團隊進一步研究發現,主要機轉是維生素D受體蛋白沒有選擇正常路徑,而是走了另一條「歹路」,在細胞質中與腫瘤抑制蛋白p53結合,進而促進神經細胞凋亡,若持續為小鼠補充維生素D,更會增加維生素D受體蛋白與p53結合,加速病程惡化。雖然抑制p53可減輕大腦病徵,卻恐增加罹癌風險,因此藥物研發可能要再鎖定其他方向。

失智症(pixabay)
失智症(pixabay)

不只基礎研究,國衛院高齡醫學暨健康福祉研究中心執行長許志成也加入利用台灣健保資料庫進行分析,鎖定老年人,針對2000年至2010年未罹患失智症的14648人,以及以罹患失智症980人,再各分成有無服用醫師處方的維生素D研究,發現未罹病者每年服用超過146天、每天1顆0.25微克,發生失智症風險是未服用者的1.8倍;罹病者則是死亡風險為未服用者的2.17倍。

許志成說明,目前醫師處方的維生素D主要提供給甲狀腺功能低下、洗腎病人、骨松或曾經骨折的老人,都是有必要的族群,不可自行停葯,但提醒民眾若要額外攝取維生素D,可以進一步諮詢醫師,或是多多曬太陽也可達到補充效果。

相關研究成果已刊登在國際期刊《老化細胞》(Aging Cell),但許志成也提到,此項研究結果無法廣泛推論到健康老人身上,且此為觀察性的研究,在科學上要比較保守地看待,只能說明相關性,要進一步推論的話,則需進一步研究。

本文章或節目經編輯製作,轉載請註明希望之聲並包含原文標題及鏈接:老人長期服用維生素D要小心! 恐增失智罹病、惡化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