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高估習近平?北京學者:有關方面很難下決心

2024年09月11日 3:43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認為,在亞太三個潛在戰爭風險較高的區域之中,相對最為穩定。

《南華早報》9日刊登對時殷弘的專訪,他在訪問中做了以上表示。

在訪問中,記者詢問,許多人關注亞太三個潛在軍事衝突風險的地區,分別是、南海及東北亞,未知這三個區域之中,哪個風險更高?

時殷弘首先提到了東北亞,並指是,因為沒人知道那裡正在發生什麼事。此外,並不容易受到外界影響及控制,外界沒人可以直接及明確地影響領導人金正恩。

他透露,2017年上半年,曾一度因為問題把朝鮮推向與為敵的長遠立場,但結果沒有發生。到了2018年3月,金正恩首次訪問把無核化問題擺在了次要位置。

他說,當前北京對朝鮮的首要選項是維持雙方的良好關係,不再因為無核化問題而損害與朝鮮的關係。

據指出,2021年3月,當中國與在阿拉斯加舉行高層級對話時,就傳達了中國對朝鮮半島的重要政策,也就是無核化不再是中國處理朝鮮半島問題的重要因素,這個議題對中國來說不再重要。

區內第二個有較高軍事衝突風險的焦點是軍事競賽,這些競賽的背後是中美衝突所促成;無論中美談了多少次,又或者取得哪些成果,中美將會繼續在區內強化戰略軍事部署。

時殷弘說,相對而言,台灣是最穩定的議題,中美對此有許多交集,而只要「一個中國」原則存在─儘管可能只是空殼,只要台灣不追求法理上獨立或不容許外國直接控制台灣,中國不會以武力攻台,因為此舉將會觸發、日本及其他盟友大規模軍事介入的風險。

至於東海或南海,中國並不願意在區內發動戰爭,中美在南海發生軍事衝突的機會也很低。

被問到有哪些訊號可以評估台灣的風險,以及如何解讀這些訊號是否處於高風險或可控,時殷弘說,首先,台灣處於法理上獨立,其次是外國控制台灣。

西方高估習近平?北京學者:有關方面很難下決心他認為,目前美國實質上控制著台灣,但從法理角度看,所謂控制台灣,必須是外國力量直接控制台灣,比如美台雙方共同成立聯合指揮權,又或是美國軍隊和軍艦停在高雄港。

但時殷弘認為,即使出現上述狀況,恐怕有關方面也很難下決心攻台。他說,中美時刻在備戰,要下決心發動大規模攻擊卻是很困難的事,其難度如同5年或10年前。

對於中美關係,他說,中美進行多少次溝通或進行多少次高層級對話是一回事,能否有效果又是另一回事。

西方高估習近平?北京學者:有關方面很難下決心他說,自從 中共國家主席與時任美國總統於2013年在美國加州舉行峰會之後,中美關係在過去11年是日益惡化,這種狀況反映出中美建立溝通管道是一回事,能否改善關係和解決重要問題卻是另一回事。

來源: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