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年陳毅看望病中朱德,朱德一句肺腑之言說了兩遍,陳毅沉默不答

2024年09月19日 23:10

歷史微時刻 2024年09月14日 17:16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歷史微時刻」,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更新!

1971年八月,的一處居所內,裏面有一對老伴正在悠閑地聊著天,突然門外的工作人員走了進來,說:朱老總,元帥來看您來了。

原來,屋內的兩人是我國開國元帥,以及朱老總的妻子康克清。聽到陳毅前來的消息,開心地拉著妻子走出去迎接。

八十五歲的朱德看到七十歲的陳毅,心裏開心壞了,自己在北戴河閑居,十分無聊,這下總算有老戰友來和自己聊聊天了。

只是,令朱德沒想到的是,陳毅並非只是來聊天的,他也是因為身體原因來此地療養的。

陳毅的心情也非常愉悅,和朱德握手后,說:朱老總,這次是周叫我來看看你的,總理事務繁多沒時間來看望,他叫我代他問候你們,一切多保重哇。

朱德和康克清把陳毅迎進屋內,三人聊長聊短,情到深處,朱德感慨地說出了一句話,見陳毅沒有回答,朱德再次重複,陳毅依然沉默。

那麼,朱德究竟說了兩遍什麼話呢?陳毅因何原因來北戴河療養?新中國成立之後這些革命老前輩們的晚年生活都怎麼樣?

這一切,還要從陳毅病重開始說起。

鞠躬盡瘁,為國為民

作為我國十大元帥之一,陳毅在戰爭時期立下的戰功可謂是相當豐富,從早期革命,再到抗日戰爭,再到之後的解放戰爭,陳毅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隨著的成立,我國迎來了和平,不過國家也處於百廢待興的狀態,人才十分短缺,於是陳毅便配合中央安排擔任上海市長,開始專註于管理。

不久后,陳毅又再次「轉行「,這一次,陳毅的工作是長。

在此之前,我國的外交事務一直是由周總理主要負責,也由周總理兼任,不過由於周總理事務繁多,過於勞苦,所以中央決定找一個人替代周總理的外交部長。

等人一眼就敲定了陳毅,因為陳毅思維敏捷,反應也快,有當外交官的天賦,於是毛主席把陳毅叫到中央,希望陳毅能夠擔任外交部長。

陳毅一開始是拒絕的,因為他更願意管理軍區事務,不過在仔細思考了這其中的利弊關係后,陳毅答應接任外交部長一職。

於是,在那之後,周總理便開始帶陳毅一起出席各種國際場所,鍛煉陳毅的外交能力,時機成熟之後,陳毅也就正式擔任外交部長。

不得不說陳毅確實非常適合外交部長這一個職位,自從參与外交以來,陳毅在外交方面做出了許多貢獻,也有了一些革新。

比如,陳毅在日內瓦會議上就表現得十分出色,通過自己激情的演講獲得了參會國家代表們的支持,打破了美國的干擾計劃,使得此次會議取得圓滿成功。

此外,陳毅還開創了我國的夫人外交,說動自己的妻子張茜和自己一同參与到外交工作裏面來,在感慨這對情侶感情深厚的同時,我們也不禁為陳毅夫妻二人奉獻國家的精神點贊。

陳毅元帥在外交方面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一場在北京召開的記者招待會上,面對記者「您是不是「的挖坑提問,陳毅的回答充滿了大國風範:

美國人要是想打,那我就是好戰分子,我的後代也會是好戰分子,我們人民更是好戰份子,我們珍惜和平,不過面對別人挑釁的時候,我們不畏懼戰爭!

不得不說,陳毅的外交風格算是別具一格,既有個人的機智敏捷,也有大國的霸氣風範,為我國在國家上塑造了一個極其強大的外交形象。

就是這麼一位鞠躬盡瘁,為國為民的將軍卻在1970年開始患病,那時在一次外出石家莊的路上,陳毅感到自己腹部疼痛,檢查后得知是急性盲腸炎。

得知此事的周總理讓張茜帶著陳毅住院療養,準備手術,還特意派了自己貼身的保健醫生去了解情況。

按理來說,急性盲腸炎並不是一個大病,手術也比較簡單,可沒想到的是,在手術途中,醫生們才發現,

原來陳毅還患上了結腸癌。

得知消息后,陳毅顯得非常鎮定,並沒有大悲大喜。毛主席和周總理十分重視陳毅的情況,於是打算讓張茜帶著他去北戴河療養。

暮年元帥,老友相見

陳毅自從患病以來,表現得都非常冷靜,沒有表現出任何絕望,來到了北戴河之後,反而是多了許多笑臉,在那裡,他又能療養,還能看美景,更能和自己妻子攀談傾心。

毛主席本想前去北戴河看望陳毅,不過恰巧和自己的行程有所衝突——毛主席要南下巡視,視察南方的發展情況。

不能見到毛主席,陳毅有些遺憾,因為上一次見到毛主席還是五一節的時候,那時陳毅登上天安門和毛主席等人一同觀看了焰火晚會,毛主席還說:陳老總這身體還能吃烤鴨。

同樣是事務繁忙的周總理,剛好有一絲的空余時間,於是在八月十六日來到北戴河看望陳毅,兩代外交部長相見,卻沒有太多時間留給他們聊天。

周總理只是交代陳毅:陳老總好好養病,切記不要下到海裏面游泳。簡單看望之後,周總理由於繁忙的事務不得不離開。

在離開的時候,周總理交代了陳毅一件事情,替他去看望同樣在北戴河養病的朱德朱老總。陳毅聽后大喜過望,早就想去找朱德敘舊,這次便來了機會。

朱德的身體狀況也十分不容樂觀,為了療養,也來到了北戴河靜養,沒想到因為生病的原因朱德和陳毅二人可以有機會見上一面。幾天後,陳毅便前往朱德在北戴河的住所,興沖沖地敲開了朱德的大門。

看著朱德和康克清二人,朱德說:這次是周總理叫我來看望你的,周總理叫我代他問好,你們要保重身體!

這一年,陳毅七十一歲,朱德八十五歲,這對相差了十四歲的革命戰友,卻是有著一段極為感人的深厚友誼。

二人都是四川人,1926年八月,朱德前往川東,在那裡見到了陳毅,朱德是奉陳獨秀派遣,而陳毅是奉李大釗派遣,二人在楊森的介紹下第一次見面,一見如故的兩人成為了好友。

南昌起義后,朱德帶領部隊進入潮汕地區,陳毅來到朱德部隊擔任指導員,二人協同完成了著名的「贛南三整「,為人民軍隊的鞏固和發展立下了遠大貢獻。

在井岡山的日子,是陳毅和朱德印象最為深刻的日子。那段時間里,陳毅,朱德和毛主席三人都結下了深刻的友誼。

朱德會經常和毛主席討論戰術安排,有時候出現矛盾和分歧的時候,陳毅就會當中間人,在這些偉大領導人的指揮下,井岡山地區也成為了革命最為輝煌的地區。

時間一眨眼就過去了幾十年,當初戰場上橫刀立馬的將軍,如今已經風燭殘年,身染重病,兩人眼角也不免流下幾滴淚水。

朱德也對陳毅交心地說:我們做了一輩子的革命,現在要顧全大局,做出了我們的犧牲,這在共產主義的道路上也是少有的,未來很多問題都會清楚的。

陳毅不答,不知是朱德為了讓陳毅聽清楚,還是想要強調,朱德又說了一遍這句話,陳毅看了看朱德,仍舊不答,三人也紛紛陷入了沉默當中。

這句話,朱德既是說給陳毅聽的,也是說給自己聽的,為了新的建設,他們可以做出犧牲,可以為了國家做出貢獻,只為了明天的紅旗更紅,明天的太陽更艷。

英雄遲暮,嗚呼悲哉

北戴河的安靜時光並沒有停留太久,只到了九月,陳毅便和妻子張茜離開了北戴河,隨後朱德也和康克清離開返京。

這次療養,雖說對於陳毅的精神狀態有了一個很好的效果,但是對於體內的卻沒有起到什麼實質性的作用,到了十一月,陳毅的情況開始惡化。

這個昔日殺鬼子,打國軍的戰場硬漢,卻在病床上被癌症折磨地不輕,甚至連進食都極為困難,只能依賴輸液來維持營養。

陳毅深知自己時日無多,反倒是安慰起自己的妻子和女兒來,得知陳毅病重,其他中央領導也紛紛來到醫院看望。

周總理到時,陳毅已經開口困難,總理強忍淚水,只是拿了個椅子坐在陳毅床邊,低頭聽著陳毅呢喃不清的話語。

彼時,朱德的身體也頻發小病,不過在聽到陳毅病重的消息后,不顧自己的身體趕往醫院,到了病房后,朱德才看到當年那個天不怕地不怕的陳老總,面色已然無比憔悴。

猶記得當年朱德曾寫給陳毅一首詩:

江南轉戰又江東,大將年年建大功。家國危亡看子弟,河山欲碎見英雄。

盡收勇士歸麾下,壓倒倭兒入籠中。救世奇勛誰與識,鴻溝再划古今同。

陳毅也曾回贈朱德:

高峰泰岱萬山從,大海盛德在能容。服務人民三十載,七旬會見九州同。

誰曾想,這對革命戰友,這對詩友,幾個月後再見面,竟已是這幅場景,朱德拖著疲憊的身體,看著插滿了管子的陳毅,眼裡不禁落下了眼淚。

朱德用自己瘦骨嶙峋的手,握住了陳毅瘦骨嶙峋的手,久久不能放開,正如朱德之前所說的一樣,他們為了國家做出了犧牲。

1972年的一月六日,陳毅元帥永遠地離開了周總理,離開了朱德,離開了人民,而在逝世前,陳毅嘴裏還說著:

一直向前,戰勝敵人!

四日後,多位國家領導參加了陳毅的追悼會,毛主席也拖著自己病重的身體前來參加,共同追悼這位為了國家鞠躬盡瘁的陳老總。

朱德在追悼會上十分傷心,幾度落淚,回到家后,悲傷之情依舊難以平復,於是寫下了一首《悼陳毅同志》:

一生為革命,蓋棺方論定。重道又親師,路線根端正。

朱德用兩人最喜歡的詩,來送別了這位革命戰友。

毛主席也對陳毅做出了評價:陳毅是一位好同志。得知毛主席對於陳毅的肯定后,朱德也感慨:陳老總可以瞑目了!

含淚送別了自己的好友,令朱德沒想到的是,僅僅過了兩年,自己又送別了自己另一個好友——彭德懷同志。

在革命時期,朱德擔任部隊總司令,擔任副司令,可以說是朱德值得信賴的好戰友,甚至是他的最佳革命戰友。

沒想到的是,1974年,彭德懷也患上重病,甚至沒來得及見到自己生前的好戰友朱德,就離開了人世。

連續送走了兩位老同志,可噩耗仍舊沒有停止,這一次,朱德送走的是周總理。

朱德和周總理認識得非常早,1922年在德國便已經結為好友,朱德的女兒朱敏也說:父親在幾十年裡,和周伯伯休戚與共。

周總理和毛主席一樣,事務極其繁多,在建國后更是身兼數職,陳毅接任外長之後才讓周總理有了一些喘息,可厄運還是來臨,陳毅病逝后不久,周總理也患上了癌症。

即便是身患重症,周總理卻依然堅持工作,直到身體堅持不下后,才安心躺在病床上休息。

1975年七月十一日,這是周總理和朱德見的最後一面,見面前,周總理還特意將病服換成了正裝。

見面后,兩人聊起了之前革命的日子,聊起了一同在南昌起義時的險事,也聊了一些現在的國際形勢,道別後,二人還相約下次見面。

1976年一月八日,周總理病逝,和朱德相約的下次見面,卻再也沒有機會實現。第二天,得知消息的朱德痛哭流涕。

先人逝去,紅旗飄揚

周總理的追悼會上,無數人掩面痛哭,不過,朱德卻沒能參加,因為他的腿,已經無法走路了;毛主席也沒能參加,因為毛主席也病重,甚至連話都難以說出。

這一年,朱德已經九十歲了,不過卻依然竭力為國家工作,甚至還在六月份會見了的總理,可在那之後,朱德也開始病重,卧床難起。

七月六日,朱德也離我們而去,在去世前,朱德還說著:要抓生產,為將來做打算。在臨終之際,朱德還在為國家發展而擔憂著,實在是國家之英雄。

彼時,毛主席已經動了一次大手術,聽到朱德病逝的消息,主席的眼裡有些失神:朱老總這麼這麼快就去了……

毛主席的身體也支撐不下去了,這位國家領導人,思想的巨人,人民的日夜所思,也在九月幾日猝然離世,全國上下舉國悲痛。

這幾年,對於國家來說是艱難的,不僅遭受自然災害,國內經濟也出現停滯,外部還遭受著西方國家的虎視眈眈,人民也是悲痛的,因為短短几年內,國家就失去了幾位人民英雄。

先人的逝去,讓人們悲痛,讓人們思考,更讓人們自強,紅旗依舊飄蕩在空中,新中國依舊在建設之中。

偉人們的逝去,是國家乃至世界的損失,不過偉人們希望看到的,是這個國家的繁榮昌盛,是人們的安居樂業,是那永遠飄揚的五星紅旗!

結語

從戰爭時期,策馬殺敵的英勇將軍,再到和平時期,伏案桌前的中央領導,這些老一輩革命同志們一如既往地為國家做出奉獻。

為人民保駕護航,為了國家的發展,他們甘願做出犧牲,只為一個更美好的未來。

哪怕是在病重之時,他們想著的依然是工作,哪怕去世之時,他們想著的依然是前進。

向偉人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