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份官員名單越來越長 習權威盡失

2024年10月02日 9:26

作者: 杜政

越來越多的官員愛讀禁書,這一趨勢在官方頻頻發布的通報中被發現。

古今中外,萬千,禁的理由翻來覆去本來似乎只有兩條,和性。但在政治挂帥的治下,當今被列入黨國禁書書單的,似乎更以政治和宗教書籍為主。

古人就有「雪夜閉門讀禁書」一說。禁書最宜在雪夜裡,是因為雪夜裡造訪的人極少,不但相對安全,也能保證讀書的連貫性。

有從國內剛出來的朋友告知,現在中共的官員也愛在深夜讀禁書。他們多數長期也沒被發現,偶爾他們會分享給他人,但一旦在官場中出現互相傾軋,可能成為重大罪狀,「政治不忠誠是第一問題,貪腐人人都有,但並不是主要的。」

讀禁書官員名單越來越長

近兩年,中共黨內清查高官購買、閱讀「有嚴重書刊、音像製品」的風暴愈演愈烈。

觀察發現,在第一任期,王岐山掌中紀委的末期,開抬提出反腐就是政治監督。從2018年修憲連任,趙樂際掌中紀委之後,當局大搞政治巡視,官方通報落馬官員私自攜帶「反動書刊」入境,私藏閱看「有嚴重政治問題的境外書刊」等類似用詞開始出現,到2022年二十大習近平三連任,由習的親信李希掌中紀委之後,相關通報「井噴」。

最新一例是9月23日,中共甘肅省紀委監委通報對甘肅省政府原參事王歡祥立案審查調查,稱王歡祥「實為饕餮巨貪」,又說王歡祥「私自攜帶違禁書籍入境並長期閱看。」

筆者能查到的近年被指攜帶禁書入境、閱讀或傳播的官員,粗略數一下就有近三十人。這裏只列出幾個官階高一點的:貴州省原王曉光;貴州省貴陽市原副市長林剛;雲南省原張祖林;中國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連舸;國家開發銀行原黨委委員、副行長周清玉;浙江省原副省長朱從玖;北京市國資委原主任張貴林;海東方網原總裁、總編輯徐世平;……

體制內本來曾有看禁書特權

中共建政之後數十年,高層官員一直擁有獲得更多資訊的特權。中共宣傳部早期曾出版「灰皮書」,專門設立了一個外國政治學術書籍編譯辦公室,比如被認為有「反動性」如伯恩斯坦、考茨基、托洛茨基等人的著作,在嚴格控制下還是有人可以讀到。

中共高層甚至還有看禁片的特權。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北戴河度假期間一直都有觀影活動。台灣中央社曾報道說,一些不適合公映或者尚未通過審查的電影,也會被安排進入北戴河觀影名單。包括不能在大陸公映的2012年的法國情慾禁片《登堂入室》(Dans la maison)。

當然,禁片是另一話題,這裏主要是講政治禁書。

按中共的規矩,現在的辦案人還是必須看這些禁書內容的。故此,當局要求這類人要極端的政治忠誠,其實,主要就是要對黨魁忠誠。

什麼是當下中共的政治禁書?

對於什麼是「有嚴重政治問題的境外書刊」,官媒曾有解釋是涉及「醜化黨和國家形象,或者詆毀、誣衊黨和國家領導人,或者歪曲黨史、軍史」等內容。

具體看,中共認為的所謂禁書是指內容涉及六四事件,包括鎮壓各種團體,還有曝光中共高層私人生活與中共官員的海外資產,以及中共高層內部權斗的內幕性書刊等。

香港曾經是「中國禁書天堂」,鬧市區的樓上書店都曾是自由購書的地方。昔日的香港機場書店,「暢銷書」架上放滿禁書,成為許多大陸遊客離開香港前必買的紀念品。

但2020年實施港版國安法后,香港新聞自由、出版自由遭到前所未有的政府和自我審查的箝制,正式步入了黑暗時代。印刷商、出版商、發行商對政治敏感書籍噤若寒蟬。大陸人來香港旅遊買禁書的風潮消散。

自由的中文出版世界現在只有移到台灣。但事實上,中共對進入大陸的地下渠道一直無法完全封堵,特別對於有特權的官員來說。

中共官場的讀禁書細節

官員秘密讀政治禁書,在20多年前就比較盛行,正好是香港禁書市場興旺之時。1990年代末,筆者是縣城機關的年輕幹部。當年一位中層領導幹部「陳哥」與我相互信任。他是「六四」親歷者,在當地有改革派官員之名,還有升職空間,但也是個貪官。當地曾流傳一些對他不利的消息,只是他的哥哥在省里,也沒有人能動得了他。

「陳哥」經常私下罵,比如對那些意識形態方面的僵化政策,文件發下來又不得不應付下。後來我離開體制,和他保持聯繫,我從香港帶回的禁書,他也敢看,有關「文革」的歷史、「六四」屠城真相的資料都敢看,還收藏了一本《九評》。

20年前讀禁書的雖然多,但官方公開說,官員之間心照不宣。公開通報這類「問題」,也只有到習時代,也說明當局認為「問題嚴重了」。

2023年6月被開除公職的北京市國資委原主任張貴林,被通報一項「私藏、閱覽有嚴重政治問題的書刊」罪名,並且排在所有問題的首位。

有知情人對外透露,這次導致張貴林出事的,就是鮑彤兒子鮑朴在香港出版的那幾本書,《新紀元》周刊也被搜出來。據說當時北京有專做地下圖書的,從香港運入,拆封弄過來。

一位剛從國內出來不久的文化人朋友曾對筆者透露,他熟悉的官員中就有讀禁書的,但是最怕同僚知道。

中共內部告密之風盛行。這種風氣其實也不是現在才有,中共建政前和建政后,內鬥中互相舉報不絕,最高峰時是文革期間,父子、夫妻都可以互相舉報。習時代的反腐敗,特別是時下搞所謂「政治體檢」之後,使官員們面臨的身邊環境更加複雜,官員們為了升職,可以想盡辦法拉別人下台,這使偷讀禁書成為一個非常危險的事情。

但人們希望知道真相,以求避險,這種終極的安全更重要,所以這些年許多人還是冒險從海外偷偷帶禁書入境,而被查出的官員就有這麼多,可見一斑。

讀禁書和「」都令憂懼

被列出看禁書罪名的高官,其罪名往往也涉及同樣頻頻出現的「妄議中央」。

湖南長沙市產業投資集團前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君來,首要罪名直接是:私自攜帶有詆毀、污衊中共領導人的書刊入境。

浙江省前副省長朱從玖和中國銀行前行長劉連舸等高官,閱讀的禁書涉所謂「嚴重政治問題」,首要的肯定也是「醜化黨和國家形象,或者詆毀、誣衊黨和國家領導人」等等,主要是針對習本人的。

最近中共社科院經濟研究所高層全部被撤換,起因據說是受副所長朱恆鵬「妄議中央」所牽連。《華爾街日報》披露,朱恆鵬因在一個微信私人聊天群中批評習近平對國內經濟的管理,已遭到拘留並免職。朱恆鵬的言論包括對中國經濟疲軟的評論,以及提到習近平「個人生死」的含蓄批評。

我們不清楚朱恆鵬有沒有讀過有關習的禁書,但是有清醒思想的人,多半也會接受看這類禁書,以及翻牆接觸海外真實資訊。

政治禁書如果細分,有反共和反習的兩類,如果涉及別的領導人的,也可以歸入反共,但觸及習近平的,可能更受當局重視。

多個消息來源表示,現在是批習比反中共更能觸怒當局。或許因為共產黨臭了百年,已走向末期,習近平上來想保這個黨,並控制全黨,他更怕當連他自己都保不住,共產黨也就沒了。

一位在中共官員圈子混得爛熟的大陸媒體人朋友透露,現在地方的官員們,包括一般的公務員,不管中央三令五申,還是「躺平」。他們日常最愛去的還是飯局,只是更加小心,說話也怕被人錄音。在各類飯局中,每當說到可笑可氣的人或事時,甚至有時表達對上級的不滿時,人們會將氣發在習身上,只是用些習的某些代號,然後引發哄堂大笑。

三年疫情中,習近平的動態清零政策摧毀了他前幾年靠反腐抓貪官積累的一點民望,但人們越來越發現這種選擇性反腐只是為保他的權力。這幾年經濟不好,社會上怨氣衝天,中共靠高壓維穩和強力封堵,紙終究包不住火。

習近平2012年底上台後馬上就在官場搞了個「妄議中央」的罪名,似乎有備而來。可能他預料到有朝一日會「妄議中央」成風,並從官場流散到社會上,這意味著他權威盡失。而中共黨魁的權威消失,與中共的氣數已盡,實際上是相伴而行的。

從最近幾波全社會對中共政策的反彈,包括對網證制度、房屋養老金、延遲退休等,可見中共現在做什麼說什麼都不會被真正相信,人們暫時只是無奈、躺平,但是埋下的定時炸彈隨時會被突發事件引爆!

來源:上報